可不容易!
這個功能的難點,是要實現手持終端和衛星的通訊,那就兩者能進行數據連接,如果手機天線太小,強度不夠,那么這個功能就很有可能變成雞肋了。
一般情況下,就算是大號的衛星電話,都是要向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移動幾英尺可能有助于或阻礙通話的接通。
如果有一座山或一座大型建筑物擋住了信號的道路,那就需要移動。
對于衛星信號較弱的地區,那基本就愛莫能助了。
在這一點上,和90年代的大鍋蓋很像。
當時的電話,時不時就看不到,那么就需要把大鍋蓋翻來覆去一下,找信號。
為了看電視,這也是沒法。
你在緊急時刻,衛星電話打不通,而且還時斷時續。
如果被好事者進行測試,那真的就是太打臉了。
“這玩意兒,確定要放在手機上?”
“內置射頻芯片如果功率不足,會出大bug的。”
在一旁的梁孟松忍不住回道。
他這個做人實在,做事認真,不會胡亂忽悠。
這玩意兒如果真的一味附和老板,絕對會出大雷!
這東西真那么容易搞,為啥其他公司,尤其是中為,他們都是擅長做通信工程的,為啥不搞?
“這個方案的具體內容就是利用一體式手機導電邊框加內置多衛星天線的方案,實現信號增強,直連衛星。”
“電信公司和我們共同研究并做了6條路線,走遍國內衛星網絡最難以覆蓋的地區,預計在羅布泊羌塘,漠河、玉樹、梅里雪山等地方,全程超過3000公里。”
“在上面的基礎上,我們只需要有衛星基帶芯片的設計制造,就可以把這個功能給做出來。”
“毫無疑問,梁總您是其中的不二人選。”
在一旁的李宗霖笑著補充了梁孟松的問題。
在場的高管們聽到了后,不由得一臉震撼地看著李宗霖。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這玩意兒看起來三兩句話概括起來,說的很簡單。
實際上高瓴不做,對全世界來說,都是老大難。
難的不是其中某個單點技術的實現,而是怎樣整合出一個統一的衛星通話全鏈路端方案。
這種玩意兒,居然都可以研發出來?
關鍵是。。。
可以落地了!
要完成這顆芯片,就需要一個在通信,芯片設計,芯片制造,手機端領域的全能王者才能打通做到啊。
放眼全球,也就中為和高瓴了。
就算是中為,也是有短板的。
其在芯片制造領域,是弱于高瓴兩個檔次的。
雖然高瓴在通信領域若于中為一個檔次,但是有自己專屬的通信研究院,在這款的短板在迅速地跟上。
三桑、高通在通信領域有短板,平果連5g基帶都做不出來,馬斯克的spacex空有星鏈,但在民用衛星通信和芯片設計、制造上,就是個門外漢。
所以。。。
現在除了高瓴,舍我其誰!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