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心生嫉妒罷了!
所以他定了定神,繼續說道,“我們外殼用的是罕見的鈦金屬工藝,我們采用了520度的高溫,以及120mpa的高壓,獲得堅韌的原子之間的擬合,120mpa的高壓,相當于1.2米海水,也就是相當于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超高壓壓制而成,這個地點,就算是大幾米后的超高密度金屬壓制而成的潛水艇,都會被微微壓變形!”
“從中也是可以看出,我們的產品,堅韌程度,是有多高!”
“同時,我們在外殼的復合材料上,還使用了超耐用棉纖,使得整機的耐用和抗沖擊能力,提升五倍!”
“我在這里小小的炫耀一下,在大學里頭,生化環材,號稱是大學里頭的四個大坑,但是在我們高瓴,材料學的博士,就有超過上百個!”
“他們被集中起來,在錫城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高瓴高新復合材料研究所,就是專門研究各種高強度復合材料的一個部門。”
“很幸運,我們用了幾年的時間,研發出來了,這個高亮鈦玄武架構。”
“從中,也是可以看出我們的實力!”
高懷鈞微笑著裝著逼。
在場的很多記者們,都激動地鼓著掌。
放眼全球,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崛起背后,無不以材料領域的突破為先導。
每一個工業強國的崛起,都依賴于雄厚的材料工業作為支撐。
生化環材,為何稱之為四大天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玩意兒,門檻太高!
就拿材料學來說,這玩意兒你要做好,就要不斷地進行窮舉實驗。
材料學要做好,幾乎就沒有捷徑可言。
現在高瓴人工智能,雖然可以幫助材料實驗室,篩選出一些不可行的方向,但是可行的方向上,依然是需要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做出無聊的實驗出來,再比對結果。
而窮舉實驗最關鍵的是什么?
是錢!
是錢!!
是錢!!!
你沒有海量的資金供應這些博士,用先進的儀器投喂,這群博士搞理論等于是廢了的。
而高瓴現在表面上看起來只是搞出了一個高亮鈦玄武架構,但是背后所涉及到的材料學知識,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團隊,對于材料學沒有深入研發的團隊,可以實現的!
完全可以說,華國最頂級的材料學實驗室,就在高瓴!
沒辦法,每年大幾個億,甚至上十億的研發經費的投入到這個看起來非常低性價比的分支研發機構,想不高端都不行啊!
不要說華國了,就算是在西大,能夠有高瓴這樣有那么多研發博士的研究所,都是寥寥無幾!
什么是研發支撐?
高懷鈞這小小的炫耀,簡直就是一個大大的裝逼!
場下一些記者,似乎明悟了高懷鈞所說的話的意思,在那里刷刷寫著自己的心得體會,似乎在寫新聞內容。
高懷鈞的產品發布會,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爽啊!
隨隨便便說一句話,就是一個爆點。
如果這個爆點再和其他平行的材料研發所進行對比和研究,甚至是可以搞出一片非常高質量的文章的。
論華國材料基礎學科的發展方向。
“現在,我再說第二個,我這個產品的核心優勢。。。”
說著,高懷鈞望了望四周,四周記者們都興奮地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