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妥歡帖睦爾失了首級,元蒙新君及群臣商議之后,用黃金為他鑄造了一顆頭顱,與尸身拼接完整后入殮安葬。
在葬禮當日,新君與部分元蒙重臣暴起發難,以adquo謀逆ardquo之罪擒下丞相脫脫與汝陽王察罕特穆爾。
此后也不交三司推問,直接在先帝靈前梟首,隨即又派人抄斬兩人滿門老幼。
脫脫全家束手就戮,汝陽王因收攏了不少心腹死士,當時奮起反抗,雖然被誅殺大半,卻還是有一個劍術絕倫又持有神兵adquo倚天劍ardquo的老者,率領了幾名高手護衛保了汝陽王獨女敏敏特穆爾突圍而去,就此隱身于江湖之中再無蹤跡。
這邊的元蒙新君及其新納重臣正忙著清除脫脫與汝陽王殘余勢力,接收戰果鞏固權勢,潛隱數載的明教卻陡然在大元天下掀起遍地烽煙。
南北各大行省,皆有明教分壇揭竿而起,人馬多則數萬、少則幾千,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都不遜于官兵。
這些明教精兵紛紛高舉繪有日月圖案的大旗,傳頌adquo日月當空,山河重光ardquo的口號,攻占各處重要州城,而后打開府庫,以財帛糧米賑濟饑寒交迫的百姓,以甲胄軍械武裝踴躍投軍的青壯,兵力急速擴張十倍不止。
數年來,胡壚每年都征召明教杰出的青少年子弟到光明頂整訓,以前世與王守仁合撰的武經及今世所得的武穆遺書為教材,教授武功及行軍用兵之道。
這其中固然出了如徐達、常遇春這等或以謀略或以勇猛而見長的頂級良帥名將,而更多的則是擁有扎實的武功根基和基本帶兵能力的基層將領。
正是因為有這些基層將領的存在,明教義軍雖急劇擴張,卻并未蛻變成烏合之眾,而是在經過短暫卻高效的整訓后,迅速轉變成擁有基礎軍紀與基本戰斗力的軍隊。此后再拉到戰場上經歷幾次血與火的淬煉,便已儼然是一支支令行禁止、敢打敢戰的精兵。
元蒙新朝君臣尚未坐穩屁股下的位子,各省形勢糜爛的告急文書便如雪片般送到京城。
正在焦頭爛額之際,西部邊陲的一封文書,又如一道晴天霹靂將他們震得六神無主,驚慌失措。
明教總壇以adquo金毛獅王ardquo謝遜執掌圣火令掛帥,早得教主胡壚提拔重用的劉基為參軍,統帥明教最核心的精英戰力adquo五行旗ardquo八萬精兵,由西域挺進關中。
為防范明教而從四方征調鎮守西陲的元蒙精兵,在遇到裝備和戰力都領先不止一個級數的五行旗精兵后,從一觸即潰到望風披靡,前后只月余時間即將西北之地拱手讓人。
隨后明教教主胡壚在明教總壇大軍之中現身,卻并不接掌兵權,只是將前任元蒙皇帝妥歡帖睦爾的人頭交給謝遜,由他拿去號令三軍激勵士氣,而后自己只坐鎮中軍,教導隨大軍出征的張無忌武功兵法,等閑并不會親臨陣前。
然而這并未絲毫有損胡壚的聲名威信。
如今在有心人的傳播下,胡壚孤身入大都,割韃子皇帝首級如探囊取物,斬六位大宗師如砍瓜切菜,令六大派低首納福,承認adquo屠龍刀ardquo為adquo武林至尊,號令天下ardquo的信物aheiahei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戰績已廣為人知。
在武當山上那位老神仙已數十年不履塵世的前提下,胡壚在世人尤其是明教教眾心中,已成人間仙佛般的存在。
自古亂世出梟雄,除了明教的各路義軍,也有許多心懷大志的豪杰之輩高舉反元大旗乘勢而起,其中聲勢最著者,莫過于出身鹽幫的張士誠與繼史火龍之后接掌丐幫幫主的陳友諒。
這兩人分別借鹽幫與丐幫勢力起事,都在極短的時間里攻取一塊不小的地盤,而后大肆招賢納士,厲兵秣馬,雖不及明教席卷天下的煌煌大勢,卻也有了幾分割據一方的霸主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