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籠罩大地,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
……
盤龍關西北一百五十余里,北燕沫陽路境內,三百余騎沿著偏僻小路快速南下。
他們盡皆身著常服,表面上看不出身份歸屬,但有過行伍經歷的人自然能看出他們身上的剽悍氣息。
進入一處山谷后,隊伍放緩速度,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說道:“父親,前方便是燕齊之間的無人地帶,此間多山,地形復雜。”
他側前方的中年男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頗有不怒自威的氣質,正是北燕東陽路兵馬都總管李玄安。
另一側,曾帶人南下與盤龍關守軍接洽的李固恭敬地道:“大公子見識廣博,卑職自愧不如。”
李玄安面無表情,淡淡道:“他還年輕,不必這般吹捧。”
李固訥訥應下,沖那邊的大公子李振遞去一個討好的眼神。
李振自然有些憋屈,但是他可沒有在父親面前犟嘴的膽量。
李玄安無心理會兒子的情緒,他策馬向前,抬眼望著南方的天際,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壯志。
在北燕朝堂和軍中,他的名聲委實不算好,因為他的戰功并非是靠對戰外敵而來,基本都是憑著鎮壓境內反賊。
那些所謂的反賊,大多是活不下去的窮苦百姓,一般人或許會邊打邊招降,但李玄安卻喜歡將其殺得干干凈凈。
那些被他筑成京觀的人頭為他換來一路兵馬都總管的官職,卻也制約著他繼續向上攀登。
這次察事廳監事王師道找上門,李玄安便迫不及待地應承下來,因為他已經受夠了被人冷眼的處境。
即便他知道詐降盤龍關會承擔很大的風險,但是富貴險中求,若不能斬獲大功改變他人的看法,自己如何能夠進入中樞如何能夠獲得景朝那位都元帥的賞識
一念及此,李玄安不厭其煩地對李固說道:“讓他們打起精神來,這次我等是歸降南齊,不能讓人瞧出破綻。在接到我的命令前,所有人不得有任何失態之處。”
李固肅然領命。
三百余騎絲毫不顧惜坐騎的腳力,從出發到現在都沒有停下歇息,按照這個進度趕到南齊盤龍關,恐怕這些坐騎要休養一兩個月。
這也是李玄安算計中的一環,只有如此才能證明自己確實是突兀南逃,而非不緊不慢地逶迤南下,避免引起盤龍關主將裴邃的懷疑。
離開那處山谷,又穿過一座疏林,繼續往南前行二十多里后,眾人進入一片群山之間的谷地。
周遭皆是延綿起伏的山峰,一縷午后的陽光斜射而入,浸染在谷地上映出點點碎金。
輕柔的春風之中,忽有一聲清脆而又凌厲的響動。
“嗖!”
一支三尺長箭從天外而來,插入地面約兩寸,尾部兀自劇烈地顫抖著,攔在李玄安前行的路上。
剎那間,馬蹄聲如春日驚雷,于眾人耳畔炸響。
只見百余騎踏云趕月,從東南方向的出口涌入,隨即如洶涌的波浪一般快速逼近。
李玄安神情微變,抬起右臂,身后三百余騎立刻做出警戒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