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陸沉究竟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直腸子,還是想方設法都要諷刺后方幾句?
什么叫朝中大臣都希望打到景國大都城外?
呂師周捧著奏章的雙手輕微地顫抖,聲音倒是能保持平靜“……臣思來想去,覺得北伐應該暫時停一停。收復的疆土需要消化,邊軍兒郎需要休整,朝廷這兩年一直用兵也需要喘口氣。如果朝中的大人們認為臣不思進取,那就讓他們罵臣吧,總之臣認為真的需要停一停,還請陛下裁奪。”
“陛下,邊軍這支拳頭縮回來不是因為害怕景軍,而是積蓄力量揮出更兇狠的一擊。有朝一日,我等軍中男兒終將為大齊平定四海八荒。”
呂師周停了下來。
殿中一片死寂。
薛南亭看著大太監手中的奏章,忽地明白方才天子為何會輕聲一嘆。
中樞很多人千方百計想要打斷北伐的進程,圍著蕭望之和陸沉的軍功做文章,又是明升暗降又是造勢捧殺。
但是眼下陸沉明擺著告訴滿殿重臣,不需要你們絞盡腦汁,邊軍自然會暫時停下。
原因很簡單,現實不容許戰爭永無休止。
正如他那幾句樸實的話語,收復的疆土需要消化,苦戰兩年的邊軍需要休整,朝廷耗費海量的銀錢糧草也需要恢復元氣。
無關私心,此乃公忠體國之言。
兩相比較,難怪天子會喟然作嘆。
滿殿寂然之中,左相李道彥神情復雜地開口說道“陛下,聽聞陸都尉所言,老臣愧疚難當,想臣等虛度數十年歲,竟不如他這個年輕人看得更加透徹。老臣之見,陛下不妨允準陸都尉的提議,同時朝廷加緊確定對邊軍將帥的封賞,以及維持邊軍現有的架構不變。等邊疆局勢完全穩定,再讓將帥們入京面圣,承沐天恩。”
李端靜靜地看著他,并不意外老人會做出這樣的決斷。
李道彥的確不支持北伐,但是他從來沒有將邊軍視作仇敵,因為他很清楚如果沒有邊軍的庇護,景朝大軍早就渡江南下,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漂杵。
片刻過后,李端溫和地說道“便依左相之言。”
朝會結束,群臣走出文華殿。
李道彥抬頭看向初春明媚的陽光,心里忽然一聲哀嘆。
明面上其他朝臣依然對他恭敬無以復加,但是老人很清楚,因為自己在殿中最后那段話,那些世家大族支持的重臣肯定在腹誹他。
這些人啊……
老者身上的官服象征著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但是此刻他的身影略顯寂寥。
便在這時,一道中正平和的聲音在旁邊響起,一只強而有力的手掌攙住老者的右臂。
“老相爺,下官陪伱出宮吧。”
李道彥扭頭望去,落在視線中的是薛南亭棱角分明的面龐。
老者稍顯遲疑,隨即灑然一笑道“好。”
陽光如霧,大齊兩位宰執并肩而行,他們身后跟著二十余名位高權重的大臣。
這一幕看起來似乎格外和諧。
又帶著幾分若隱若現的寒意。
(本章完)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