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不疾不徐地說道:“第一,朝堂大權被江南門閥世族把持。兩位宰相和御史大夫暫且不提,六部尚書和侍郎,有十三人和那些高門大族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論是出身門閥世族,還是姻親和座師的關系,總之他們可以視作一個整體。除此之外,翰林院、國子監、御史臺、九寺、七監,其中有大量官員深受江南世族的影響。”
李端雙眼微瞇,薛南亭沉默不語。
陸沉聽來只覺觸目驚心。
他知道天子當初登基是依靠江南世族的擁護,所以才會讓渡出一部分權力作為交換的代價,但是過往終究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此刻通過秦正的講述,他才知道江南世族對于大齊朝廷的影響力,難怪先前薛南亭會冒著觸怒天子的風險直言勸諫。
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即便拋開京軍的存在,就算李端敢對江南世族舉起屠刀,唯一的結果便是朝廷陷入癱瘓,各州官府立刻崩潰。
更何況江南世族之中并非全是貪官污吏或者裙帶之臣,左相李道彥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想要改變朝廷權柄被那些人把持的現狀,就得有足夠的能臣干吏進行替換,還不能動搖到朝廷的根基,這件事的難度甚至要超過陸沉在邊疆對抗景朝鐵騎。
秦正繼續說道:“第二,京軍目前仍然是由江南世族出身的武將控制,從樞密使郭從義、上將軍王晏到大將軍侯玉,這些人背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京軍南北兩衙目前的十七位都指揮使,僅有定威軍都指揮使陳瀾鈺出身邊軍,其他十六人的籍貫都在江南,更不必說下面的都尉和校尉這兩級將官。縱然陛下采納陸侯的建言進行將官對換,短時間內依然無法改變這個局面。”
他的發言很直接,沒有半點委婉之處,顯然是因為此刻殿內君臣四人是一條心,自然沒有拐彎抹角的必要。
李端沉吟道:“朕這些年一直在想辦法調整京軍的勢力格局,至少他們不會擰成一股繩,只要朕還活著,京軍就不會亂來。”
這是他御宇十四載的底氣。
如果連這份底氣都沒有,京軍完全脫離控制的話,他也不敢冒然提出京軍改制。
秦正提醒道:“陛下,在這件事上不論如何小心都不為過。”
李端頷首道:“理應如此。陸沉。”
陸沉微微垂首道:“臣在。”
李端鄭重地說道:“朕將京城的安全交托在你手中,不知你需要朕做什么?”
這句話來得稍稍有些突然,但是陸沉神色依舊沉穩,想了想說道:“陛下,為確保萬無一失,臣需要從江北調兩支兵馬南下。”
李端微微一怔:“兩支?”
陸沉應道:“兩支便已足夠。”
李端面露欣慰的笑意,贊許道:“好,朕允了。”
秦正等他們說完,方繼續說道:“第三,臣懇請陛下早日確立儲君。”
李端不由得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