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案大抵算是完結,但是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亟需處理。
李端環視殿內群臣,最終目光停留在樞密使郭從義的臉上,緩緩道:“侯玉被罷免之后,南衙大將軍空缺一人,愛卿可有舉薦的人選?”
郭從義對此早有預料。
天子之所以堅持治罪侯玉,不在于他在邊疆殺了多少沙州人,本質源于他手中的南衙軍權。
如今南衙一分為三,陸沉作為天子的心腹掌握三支京軍,大部分兵馬仍然處于江南世族的掌控之下,這就是今日這場朝會爭執頻起的根源。
這一次郭從義沒有絲毫猶豫,他也沒有機會去和其他人商議,當機立斷地回道:“啟稟陛下,臣舉薦永定侯張旭。永定侯曾任京軍都指揮使,后被擢升為太平州大都督,無論資歷、軍功還是領軍之能皆可勝任。他于前年因為身體原因卸任太平州大都督返京療養,如今已然康復,只是暫時賦閑在家。臣懇請陛下重新啟用永定侯!”
李端面色沉靜,只是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陸沉。
陸沉從天子的眼神品出一絲無奈的意味。
北方邊軍的確能征善戰,然而迄今為止還是靠厲天潤和蕭望之主持大局,如果不是陸沉異軍突起,竟然很難找到這兩位的繼任者,也就是說天子即便想提拔都找不到那種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
很多時候不是李端非要仰仗江南的文武,而是除此之外他沒有更好的選擇。
便如此時此刻。
武勛和文臣不同,后者可以選擇的范圍更廣,意味著李端有足夠多的后手應對朝臣的反抗。但是武將想要掌控一支軍隊,光靠天子的任命可不夠,沒有能力和威望很容易被下面的將官架空。
張旭自然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他本身便是京軍出來的人,對京軍的情況很熟悉,又在邊疆擔任過大都督,各方各面都挑不出毛病。
只是對于天子而言,將侯玉換成張旭又有多大的區別?
王晏等人想明白這一點,心中的郁卒稍稍緩解,面色漸漸恢復正常。
李端自然知道這些重臣的想法,他沒有直接否決郭從義的舉薦,淡然道:“關于南衙諸軍,朕打算推行更進一步的改制,眾位愛卿可以一同參詳。”
郭從義微微一怔,其他朝臣瞬間豎起耳朵。
李端繼續說道:“在現有的三位大將軍基礎上,南衙將會改制為金吾大營、驍勇大營和武威大營,分別駐防于京城東、北、西三面。每營各設一位行軍主帥,由大將軍擔任,他們品級相同權責平等,直接對天子負責,不再經由樞密院管轄。”
端誠殿內一片靜謐,幾近于針落可聞。
天子這番調整看似變動不大,實則是直接取消南衙的存在,并且剝奪了樞密院對南衙各軍的管轄權。
從今往后,京軍南衙成為歷史,改制成為三座大營,而且三大營的主帥直接聽命于天子。
眾目睽睽之下,郭從義仿佛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天子提出的改制很明顯是在針對樞密院,偏偏他沒辦法出言反駁,否則落在群臣眼中,不禁想問一句樞密大人為何要攥著軍權不放?莫非真有不臣之心?
君不見以御史中丞許佐為代表的一群言官正死死盯著郭從義,滿臉躍躍欲試的表情。
李端唇邊浮現一抹淺淡的笑意,溫和地問道:“關于朕的提議,樞密意下如何?”
郭從義仿佛瞬間蒼老了幾歲,垂首道:“陛下圣明,臣無異議。”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