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禮。”
蕭望之神情溫潤地看著這對年輕人,滿眼欣慰之色。
他的視線停留在陸沉臉上,問道:“接下來你有何打算?”
陸沉轉頭看向西方,堅定地說道:“敵軍現在只能往柏縣方向敗退,我軍不能讓他們從容地撤回去,必須要一路追殺,盡可能削弱他們的兵力,然后抄截慶聿恭的后路!”
“好。”
蕭望之稍稍提高語調,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一字字道:“是該見見那位景軍元帥了。”
……
雍丘城外,戰事再起。
正如慶聿恭預料的那般,齊軍東線援兵依舊停留在淅川一帶,面對出現在余家鎮附近的五千景軍騎兵,他們似乎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陸沉沒有抽空東線援兵的所有兵馬,但他的確帶走了絕大多數的主力精銳,剩下的兵力用來防守沒有問題,想要主動進攻卻很難,畢竟他們面對的是慶聿恭麾下的主力。
正常情況下,哪怕只是為了提防外圍的兩路齊軍援兵,慶聿恭只能采取穩妥的方式,這就是陸沉想要達到的目的。
只要慶聿恭稍稍遲疑,等到鹿吳山下分出勝負,他和蕭望之就能領兵一路奔襲至雍丘東北邊,從而化虛為實,徹底粉碎慶聿恭反攻雍丘的打算。
然而慶聿恭看穿了他的布置,僅用五千騎就震懾住齊軍東線援兵,繼而毫不猶豫地強攻雍丘。
僅僅兩天之內,雍丘城各面城墻便險象環生。
這一次景軍沒有絲毫保留,慶聿恭親自督戰,顯然根本不擔心守軍有那種用之不竭的奇火。
東線援兵沒有動靜,所有的壓力就來到劉守光身上。
這位大齊軍務大臣對戰場的形勢很了解,他對厲天潤、蕭望之和陸沉三人的謀劃也十分配合,從一開始的緩速行軍,再到如今堅守雍丘南邊的白馬關,并未刻意想過要出風頭,他知道不能打亂己方的戰略布局。
但是此時此刻——
“侯爺,雍丘告急,我軍如果袖手旁觀,恐怕會置厲大都督于死地!”
虎威軍都指揮使元行欽滿面焦急之色。
劉守光沉吟不語。
按照之前陸沉的安排,雍丘外圍的兩路援軍最好不要暴露真正的實力,等到他和蕭望之解決鹿吳山的景軍,趕來雍丘之后再一起出手。
問題是現在他麾下的三萬京軍再不行動,雍丘極有可能守不住。
堂下眾將都贊同元行欽的意見,他們在白馬關里憋了太久,先前不敢直抒胸臆,現在如果眼睜睜地看著景軍攻破雍丘,看著厲天潤死在敵人手中,到時候他們這些人會是怎樣的下場?
長久的沉默之中,劉守光長吁一口氣,隨即目光變得堅毅,環視眾人道:“各部點明兵馬,明日一早隨本將北出白馬關,解救雍丘之危!”
“末將遵令!”
眾將起身領命,殺氣騰騰。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