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他話里還留了余地,但是殿內重臣心里清楚,北伐已經無可阻擋。
群臣心情各異地離開崇政殿,唯有吏部尚書李適之被留了下來。
君臣二人來到皇宮東南角的觀云臺,李宗本極目天際,只覺心情頗為暢快。
他轉頭望著神情鎮定的李適之,問道“依愛卿之見,此戰我朝大軍有幾成勝算?”
出乎他的意料,李適之簡明扼要地說道“回陛下,臣認為有七成勝算。”
“這么高?”
李宗本略顯訝異。
從陸沉在密折中表露的態度來看,他肯定不愿意主持這次北伐,那么領兵的重任就會落在韓忠杰和劉守光身上。
李宗本并不懷疑這兩人的軍事才能,但他們確實沒有指揮大軍正面抗衡景軍的經歷,不像陸沉已經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己。
李適之從容道“勇毅侯和劉都督家學淵源,又有領兵數十年的履歷,相信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擊潰敵人。退一萬步說,臣之前建言陛下,先問詢山陽郡公的態度,再將此事公之于眾,本身便是為北伐增添一道保障。”
“哦?”
李宗本一時間轉不過這個彎,好奇地問道“此話怎講?”
李適之恭敬地說道“陛下,北伐乃是順應民心之舉,即便山陽郡公出于謹慎的考慮,不愿親自領兵出戰,但若是京軍和靖州軍遭遇困難,難道定州軍真的能視而不見?山陽郡公若這樣做,不知天下人會如何看待他這位大齊忠臣,屆時恐怕就連江北百姓和定州軍將士,都會在暗中戳山陽郡公的脊梁骨。”
李宗本一怔,仿佛是頭一次認識這位滿身文人之氣的吏部尚書。
李適之繼續說道“如果北伐極其順利,那是陛下英明神武高瞻遠矚,也是京軍和靖州軍將士奮勇沖殺的結果,更有益于勇毅侯和劉都督在軍中樹立威望。即便戰局陷入僵持甚至是不利,定州軍也得為北伐將士托底,這便是臣的考量。當然,這對山陽郡公來說確實不太公平,可他若愿意幫陛下收復故土,臣又何必出此下策?”
“這……”
這何止是不太公平,完全是將陸沉架在火上烤,讓他不得不按照李適之的計劃行事。
除非他不想繼續維持大齊忠臣之名,除非他想讓前幾年好不容易塑造的滿身金光化為烏有。
李宗本顯然還無法達到那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境地,他畢竟是大齊天子,終究要點臉面。
李適之誠摯地說道“陛下,此事都是臣的想法,與陛下沒有任何干系。即便因此被山陽郡公記恨,臣亦甘之如飴。只要能幫陛下排除艱難,讓大齊重現盛世之景,臣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李宗本靜靜地看著他,感動之情顯露無疑,良久之后正色道“愛卿堪為朕之良相也。”
“陛下謬贊,為君分憂乃人臣本分。”
李適之躬身一禮,極其虔誠。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