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仲乃江南名臣,雖然他出身高門大族,但是與一般門閥不太一樣,至少他不會損害朝廷的利益,因此被先帝委以重任執掌憲臺,一直到先帝賓天,楚懷仲才退位讓賢安心養老,將御史臺交給許佐掌管。
再一個楚懷仲資歷老道,放眼朝堂內外只在李道彥之下,若是讓他再度起復,顯然可以得到滿朝文武的認可。
寧皇后沉吟道:“楚老大人自然可以勝任大宗伯,但是本宮記得他已經六十五歲,前兩年便是因為身體抱恙才乞骸骨。”
陸沉平靜地說道:“只是權宜之計,想來楚老大人愿意發揮余熱,幫助朝廷度過難關。”
寧皇后驀然醒悟,楚懷仲的名望和能力意味著他可以處理好眼下兩件要緊大事,而他的年紀又擺在那里,只要自己和朝廷給予對方誠懇的尊重,他應該不介意做一個過渡的人選。
這樣一來,往后她可以更加從容地決定誰才是新任禮部尚書。
一塊心病卸去,寧皇后清瘦的臉龐上增添了兩分光彩,溫言道:“那么吏部尚書又該由誰接任?”
“呃……”
陸沉思忖片刻,坦然道:“殿下,臣聽說吏部左侍郎瞿弘毅深受大行皇帝信任,按說忠心肯定沒有問題,但是他日日相伴李適之左右,居然對李適之的野心沒有絲毫察覺。恕臣直言,這位瞿侍郎的能力值得商榷,在當下這種時刻能否料理吏部各項政務,可能存在不小的疑問。”
寧皇后靜靜地聽著,沒有表露出任何不妥的情緒,耐心等待著陸沉的提議。
陸沉看著她沉靜的眼眸,繼續說道:“吏部尚書位高權重,所托非人則貽害無窮,李適之便是典型的例子。臣一時之間也想不到合適的人選,不過臣有一個想法,其實殿下不一定要立刻決定吏部尚書的人選,可讓薛相或者許相暫領吏部權柄,由兩位侍郎負責協助,或許更加穩妥。”
寧皇后眼神一亮,同時心里泛起驚奇之意。
她今日召見陸沉議事其實算不上試探,但終究有些好奇,以陸沉如今的地位和權勢,如果他很強硬地安插官員,寧皇后縱然不會全部答應,卻也不會悉數否決,因為她很清楚陸沉手中掌握的力量。
卻沒想到對方如此高風亮節。
她按下心中翻涌的思緒,遲疑道:“此舉確實妥當,只不過……”
見她欲言又止,陸沉心中了然,不急不緩地說道:“殿下,兩位宰相絕非貪權之人,相信他們會體諒殿下的難處,至少要保證接下來幾個月里,朝廷可以正常運轉。等到時局穩定,無論薛相還是許相都會果斷交權。這同樣是應急之策,不會成為定例。”
“本宮自然信任兩位宰相。”
寧皇后的眉眼舒展開來,點頭道:“以前只知道國公長于兵事,如今方知你的治政之才同樣不俗,不愧是國之干城。”
“殿下謬贊。”
陸沉從容謙辭,其實他覺得自己不算大公無私,只不過暗自調邊軍騎兵南下的舉動已經逾矩,沒有必要再引起朝中文武的忌憚。
寧皇后端起茶盞飲了一口,繼而道:“關于禮部和吏部兩位新尚書的任命,本宮會征求兩位宰相的意見,取得他們的支持。對了,方才國公沒有提到刑部,其實本宮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陸沉心里隱約有了猜測,鎮定地說道:“請殿下示下。”
寧皇后徐徐道:“前任刑部尚書高煥因貪墨罷官,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且高煥已經受到該有的懲處,本宮覺得讓他官復原職并無不妥,國公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