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后,在不間斷的機器轟鳴、地基打洞、金屬切割聲之中,不過十天而已,整個修復工程便已經全部完成。
相對于濱海大廈這樣的大型建筑來說,這個效率,基本上已經是最高了。
在這過程之中,以及在這之后,直到兇宅一桉被徹底終結,恐菌外泄的風險被徹底消除之前,這些燈桿都不會停下向外界噴灑的,平均每天高達數千噸的消毒劑。
從此刻開始,濱海大廈除了自身結構之外,還有了來自外部的強力支撐。它出現整體性損壞的概率,再一次被降低。
但陸銘知道,這只是權宜之計,并不能長久。
在加固任務開始之前,三個建筑修復團隊便已經向行動二隊提交了書面報告,全面闡述了修復過程的具體詳情,且對修復效果做出了預估。
三個團隊一致認為,哪怕己方對濱海大廈進行了整體性的加固,哪怕此時此刻,濱海大廈出現整體損壞的概率僅有0146左右,在加固完成之后,最多兩個月時間,濱海大廈整體損壞的概率,仍舊會攀升到50左右。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濱海大廈整體結構的損壞速率并不是直線。它的損壞速率處在一直攀升的過程之中,也即壞的越來越快。
壞的越來越快的原因也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是樓體本身的損壞程度在加快——這很顯然是因為恐菌,第二,則是對于一棟大樓來說,如果先期的一小處損壞未能徹底修復,那么,它自身的重量便會導致這處小的損壞自發的不斷擴大。
就像一道大堤上的小小蟻穴。
如果將濱海大廈比作一座大堤,恐菌便是生活在這座大堤之中的螞蟻。螞蟻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在不斷擴大蟻穴,流水的沖擊也在不斷的擴大蟻穴。兩相疊加,損壞的速率便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直到最終崩盤。
而,外來的一些加固,對于這種損壞其實是沒有太多好辦法的。原因同樣很簡單,總重量高達十幾萬噸的濱海大廈能屹立在此,最主要靠的始終是自身的結構。它就像一個人身體之中的免疫系統,是維持人體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外來的修補,就好比是生病之人所吃的藥物。
對于人類醫學來說,大部分外來性的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藥物的作用僅僅只是輔助。要消滅病毒,最主要的仍舊要靠免疫系統。
如果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沒了,吃再多藥都沒有用處。
就像此刻,就算己方使用了再多的圍擋,再多的支撐柱和緊固金屬,但如果濱海大廈自身材料已經損壞到極點,再也受不得一點力,單單依靠外部加固,能撐得起濱海大廈那高達十幾萬噸的重量么?
這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就算用一萬根柱子支撐,用沙子堆積而成的城堡,仍舊會被一個浪花輕易拍碎。
種種原因綜合起來,便導致了現在這個結果。
“兩個月的時間,我們能做些什么?”
面對張定山的詢問,其余幾人俱都沉默不語。
“我剛接到了李處下發的一份文件,你們可以看看。”
張定山操作一下,將一份文件展示在了會議室大屏幕上。
陸銘只看了一眼,童孔便勐然縮緊。龐大的壓力似乎無窮無盡一般,瞬間壓在了他的心頭之上,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文件最為明確的主題便是,恐菌的擴散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人類世界無論如何不會允許它們擴散到自然界之中,并在自然界之中大肆繁衍。這會對整個人類世界造成威脅。
更嚴重一點,說是毀滅人類文明都不為過。
當前階段,仍舊以積極尋找辦法為主,力圖在不引起太大影響的前提之下,妥善處置樓神,處置恐菌事件。
但如果……
任你尋遍千般方法,做遍萬般嘗試,都無法消除恐菌擴散的危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