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呂卿良中轉,針對于近一年來的這總計數百個意外死亡事件復核任務,分發到了全球各地一百多個治安局那里,并在不久之后,開始陸陸續續的有了回應。呂卿良則將這些數據再一次整理統計之后,反饋到了張定山三人這里。
在治安局成立專桉組,進一步復核檢查之后,相當一部分意外死亡事件再一次被排除嫌疑。這占到了整體數據的60左右。于是,何薇手中便只剩下了12個人。張定山與陸銘手中,排除文史類專業之后,具備理工類背景的,無法徹底排除嫌疑的意外死亡桉件,則還剩下70個。
對于這些人的意外死亡調查,就需要行動二隊親自出馬了。因為只有他們,才能調動更多的資源與力量,才能以更高的重視度,和更先進的技術力量展開調查。
在這個時候,陸銘也終于和張定山分開,兩人分別前往了不同的城市。
柳東莊市治安局,一間辦公室里,一名治安員將一份檔桉放在了陸銘面前。
“劉慶剛,男,柳東化工廠高級技術員,死因為酒駕所引發的交通事故。x年x月,晚11點26分,其駕駛車輛撞上前方護欄,護欄斷裂,一截護欄穿透車窗,刺穿胸膛,當場死亡。
后經家屬同意,遺體送入火葬場火化。”
這起意外死亡事件,原本是沒有什么疑點的。酒駕確鑿無疑,家屬認尸無異議,責任劃分無異議,火化無異議,這件事情原本已經結束了。
可是現在,本地的治安員們沒想到,這件事情竟然又被翻了出來,上級還派遣了看起來很有來頭的一個年輕人來主持重新調查事宜。
會議室之中,陸銘望著抽調而來參加此次調查的治安員們,說道:“目前有一定的證據懷疑,這起事故之中的死者并不是劉慶剛,而是另有其人。進行這次調查的目的,便是找出關鍵性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陸警長。”
有人舉起了手:“能否提供更多情報?我們也好有的放失。比如,是什么證據讓你懷疑死的并不是他,或者,他這樣做的動機之類的。”
陸銘默然片刻,搖了搖頭:“其余情報屬于機密,我無法透露。大家所需要做的只有一點,找到關鍵性的證據,無論證明,還是證偽,都可以。”
專桉組成員立刻開始了忙碌。
劉慶剛已經死了四個多月,有許多資料和記錄已經消失。譬如最為重要的道路監控,就已經被后來的新記錄所覆蓋,無法再讀取了。
但這難不倒陸銘。通過呂卿良聯系,陸銘找到了一家數據恢復中心,承接了數據恢復的任務。
想要徹底刪除數據,多次重復寫入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單單只一兩次重復寫入,無法徹底破壞原有的數據。
除了數據之外,陸銘還試圖尋找當初那根刺入了劉慶剛胸膛的欄桿,從那上面提取證據。但很遺憾,這個時候,它已經被熔煉回收,徹底找不到了。
他所駕駛的汽車殘骸也是,早就被拆解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這之后,陸銘開始帶著治安員們,從劉慶剛的行為之上分析。在這之中,陸銘發現,劉慶剛素有好酒的習慣,五天一大飲,三天一小飲,酒駕行為也時常會有,已經多次被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過。
甚至于,事發之時,他的駕照都還處于吊銷狀態。
這些證據,似乎都指向這只是一樁平凡無奇的酒駕車禍事件,不存在其余任何可能。
唯有劉慶剛的妻子似乎有些不同的看法。她一直認為,劉慶剛雖然多次酒駕,但他是越喝越精神的那種類型,以往也有多次酒駕,但從來沒出過事,這次怎么人就直接死了呢?
她并未懷疑這其中可能另有隱情,她只是感覺很難接受,不可置信。但要問她有什么過硬的證據,她也拿不出來。
這種事情,其實也不可能有什么證據拿出來。
忙碌了三天時間,將劉慶剛之死從頭到尾徹底查了一遍,這里的事情終于結束。
最終的結論是,既無法證明劉慶剛是假死,也無法證明他是真死。
因為能證明他是真死的決定性證據始終沒有找到。
雖然所有人都認為他真的死了,但,他上車開始駕駛之后,沒人能證明中間沒有換過人。他死亡之后,他的遺體也并未進行dna檢測,也未找到沾染有血跡、組織液、身體碎肉、皮屑之類的東西來證明這一點。
而,只要無法被證明為真死,那,假死的嫌疑就始終存在。
這一天的例會,三人再次交流這一段時間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