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重疊
呂卿良面前的視頻畫面之中,小行星預警中心的操作員在快速的操作著。
伴隨著他的操作,大屏幕之中,距離地球約1.5億公里遠的地方出現了一個亮點。
那顆亮點代表著之前剛剛與地球擦肩而過的死神星。它所在的位置,是它第一次被人類世界所觀測到的位置。
它靜靜的懸浮在那里,一動不動。之后,它變成了一個“光錐”的頂點,就像是有人在那里打開了一個手電筒。
由這個“手電筒”釋放出來的“光”以一定的角度開始擴散,并快速向地球方向延伸。
這個角度的大小,取決于之前己方所獲取到的數據,也即死神星自被發現之后的軌道誤差率,十萬分之三點六二。
這個“光錐”一直延伸到了地球這里,然后停下。
光錐的頂部,便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半徑有大約820公里的圓。
這是十萬分之三點六二的誤差率之下,死神星剛剛出現在被觀測距離之時,從理論上在到達與地球最近點之時,所有可能通過的點的集合。
也即,它的最終軌道必然處在這個圓之內。
陸銘看到,這個圓的一小部分,大約3000平方公里左右,與地球重疊。
這意味著,當初它確實有概率撞擊到地球之上。
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緣故,這與地球重疊的3000平方公里的部分,在地球上總計投影出了大約一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這一萬平方公里,大概位于太平洋的某一個群島附近。
那名操作員指了指:“就是這里了。”
如果當初死神星真的撞擊到地球之上的話,那么,它的落點,必定在這一萬平方公里范圍之內。
這一切計算,對于具備完善模擬模型的小行星預警中心來說,只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在死神星最終掠過地球之前,這種計算卻絕無可能做出。
原因很簡單,因為死神星不最終掠過地球,己方就無法精確獲取它的軌道數據,便無法知曉它的誤差率究竟是多少。沒有誤差率,后續的計算就缺失了最為重要的數據,根本無法進行。
現在,一切當然不同。
呂卿良此刻精神滿是振奮。
他知道,末日組織所預言的死神星的撞擊點,也必然就在這一萬平方公里以內。
陸銘的整個邏輯體系并未否認末日預言的準確性。相反,陸銘對此的態度是認可的。他認可末日預言是正確的,分歧只在于,他認為末日預言的準確度不夠。
此刻,這個位于光錐頂點的,半徑有820公里左右,總面積高達211.24萬平方公里的圓,卻僅有0.14%的面積與地球重疊,便進一步驗證了這個猜測。
因為誤差,死神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此刻,在知曉了誤差之后的結果,知曉了誤差率之后,人們便將預言的原始結果推算了出來。
相對于最長處僅僅幾公里的死神星而言,此刻這高達一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可以肯定仍舊不夠精確。它僅僅只是一個籠統的范圍描述而已。但沒有關系,它雖然不夠精確,對于接下來的工作來說,卻又已經足夠精確。
“再次模擬吧。”
呂卿良下達了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