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挖了這么久就挖出來個這個玩意兒?”
李文淵看著被刨了一圈的大地,露出了懷疑的表情。
但是考珀和教授卻欣然點頭,拿著手中的圖紙說道:
“是的,我們確認了這確實是一個古代遺址,而不是遺跡。”
“根據復原,我們認為這其實是某種有紀念意義的建筑。而且對這些遺址材料的分析顯示,這個紀念建筑絕大部分都是由一種生物的殘骸構成的。”
“……”李文淵一時間不知道要如何接話,因為這個“遺址”的占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60多萬平方公里,在太空中用肉眼輕輕松松就能看到。
而且居然還是用某種生物的殘骸建造的,那這種生物生前有多大?
最讓他難以理解的是,占地如此巨大的建筑居然是用來作紀念的?
“還有,我們從這個古代遺址中找到了一份被加密的文檔,已經上傳至數據庫。”
考珀將這個古代遺址中發掘出的最后信息告知了監護者,然后和教授一起迅速前往了下一個需要發掘的遺跡。
這個遺址的發掘太過平淡,沒有驚險刺激的機關,也沒有神奇迥異的現象,除了大之外沒有任何特點,挖起來一點意思都沒有。
對于已經習慣了刺激的二人而言,簡直味同嚼蠟,恨不得早點開始新的發掘工作。
剛準備問需不需要休假的李文淵,見他們這幅迫不及待的模樣,也搖搖頭,將重心放在了那份加密文檔中。
這份文檔的加密并不繁瑣,他輕松就讀取了其中的內容,并很快發現這是在介紹這座紀念建筑的來歷。
【飛升紀元25年】
【我們觀測到了一種巨型太空生物正在向太陽系靠近】
【由于它過于明亮的身體,我們起初以為是來了一顆恒星】
【但根據對它造成的引力異常推測,我們發現它的實際大小大約在火星和地球之間,不會過大】
【這樣的生物為什么能夠發出比恒星還要耀眼的光芒呢?】
【于是在它還沒有靠近太陽重力井的范圍前,我們就派人對它進行了全方位地勘測】
【這似乎是一種以恒星物質為食的太空生物,它較高的身體密度和未知的體內器官能夠讓它寄生在恒星表面,直接攫取恒星物質而不受任何影響】
【它總是將恒星物質轉化為更明亮的光芒向外釋放,我們推測,它的這種行為是為了吸引可能存在的同類】
【按照它吞食恒星物質的習性,我們將之命名為“噬星者”】
【這只噬星者直奔太陽而來,于是我們在半路就解決了它,以防它對太陽系產生影響】
【而它的一部分殘骸被我們收集建造成了這樣一座紀念建筑,以紀念我們第一次證實了宇宙并不孤單】
介紹到此為止,也讓李文淵明白了這座占地極大的建筑真的只是一座紀念建筑。
“不過也算是了解了點人類的過去了。‘以恒星為食的生物’?還挺有趣的,那么這片銀河還存在多少這種令人好奇的宇宙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