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他的所料,生活在星球表層的只有一些簡單的微生物以及藻類,偶有稍顯復雜的生物來到這個地段也很快匆匆下潛。
巨大的潮汐力會讓表層數千米的海面都被卷起、然后落下,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生物能抵抗從千米高的天空直接摔在海洋表面帶來的巨大沖擊力。
這和直接摔在巖石表面上沒什么區別。
但是脫離了最表層的危險地帶,巨浪星球的物種就突然繁多了起來。
黑洞吸積盤的光芒很難射入這個深度,而這里的生物也長得十分隨意。
沒有眼睛幾乎是必備的了,身體的進化也在適應這里的環境。
可以看到某種身體呈流線型的魚類在這里急速穿行,為了適應水壓它的肌肉極為強健,強而有力的尾巴令它們如離弦之箭一般在水中劃出一片白沫。
它們的食物甚至還沒來得及反應就突然失去了一半的身子,另一半也在數秒之后消失在海洋之中,只有吃飽捕食者在悠哉悠哉地閑游著。
但這僅僅只是食物鏈的其中一環,更深處的海域中突然激射除了一條觸手,將剛剛才飽餐一頓的捕食者拖入了深海,至于它的下場已經不言而喻。
完整而穩定的生態循環形成在了這個星球,而也正是在這片生物量最多的區域,李文淵發現了人類遺留在此的一座“深海觀察站”。
“那是什么?”在灰風好奇的表情中,一座于激流中佁然不動的懸浮巨型建筑,逐漸在黑暗的海洋中露出它的全貌。
它的外貌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陀螺,表層的外殼上涂滿了熒光材料,在無光的深海中成為了僅有的光源。
按理來說深海魚的趨光性會令這里的生物蜂擁成群才對,但一種無時無刻都環繞著這座巨型建筑的聲波驅散了那些生物。
與十分熱鬧的這片地段相比,這里無疑要冷清許多。
但這或許才是這種“深海觀察站”需要的情況。
于是在灰風和他的無人機靠近這里的同時,他也接收到了這座觀察站屬于人類的信號:
【“003號深海觀察站”溫馨提醒:】
【這里是“魚缸”,請不要隨意擾亂這里的生態環境,否則會有某位可憐的研究者失去他的研究成果的!】
“魚缸?”這特殊的稱呼讓李文淵愣了愣,隨即立刻就明白了。
“……這里應該是某種實驗素材的培育區域,我猜研究課題是‘論黑洞環境下的海洋星球中,生物的演化過程’……”
其實出現這種東西還挺正常的,不說人類,就連當今的星際社會,由于生產力的急速發展,也有不少實驗是以“星球”為單位進行的。
銀河如此浩大,不可能總是局限在一小顆星球之上。
已經有不少星際富豪,買下了數顆荒蕪星球,在上邊建造人工生態城,將一些土著抓來將他們當做“神”,來享受崇拜的感覺。
也有一些膽大妄為的瘋狂科學家,為了一些社會學研究,悄然入侵了土著的星球,在內部掀起動亂,然后擴充實驗樣本。
這些都是星際時代所能達到的舉動,所以那個年代的人類,整了這么一顆“星球魚缸”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出乎李文淵預料的點在于,除了人類的信號之外,他還監測到了其他信號。
這種信號與人類常用的完全不同,但充滿著規律,想來也是一種智慧生物發出的信號。
而經過翻譯后,李文淵對“深海觀察站”的情況愈發地好奇起來。
那是一則求救信號:“——我們遭到了敵人的入侵,請盡快支援!”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