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淵思索著可能的情況,并猜測是不是缺乏了某個必要的步驟。
“教授”留下的信息中,有提到過人類有超過十位的勇士接到了“指名”,并進入了黑洞。
黑洞中似乎有著什么不可言說的存在,它目視著“宇宙”,并向勇士發出來到這里的邀請。
很難說來到這里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但是李文淵知道這里一定有足夠驚人的秘密。
哪怕只是知道有“什么”存在于黑洞內部,而這個“什么”曾和人類有著不明關系,這件事本身就足以讓他有所收獲。
“現在我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接到‘指名’……”
他想到了灰風,那次莫名其妙的“幻聽”。
僅憑這一次經歷,他完全無法總結出接到“指名”的所需條件。
雖然他也嘗試過讓灰風繼續停留在這個星系,但事實證明那次事件真的就像一次“幻聽”,無論再怎么進進出出,都無法得到新一次的“指名”。
“……結果,還是需要在銀河內繼續尋找線索嗎?”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開始的時候,黑洞之行幫他再次確定了目前該做的事。
雖說不至于是毫無收獲,至少他目前的追尋方向從黑洞中的存在回歸到了銀河,但是李文淵依然有些不甘心。
于是思索著,他嘗試著打開了科技樹,然后猛地一愣。
因為他發現,那個他研究一次要花成千上萬年、還不一定能成功的十級科技“奇異循環”,它的研究進度條居然緩慢地前進了起來。
李文淵現在的科技樹進度大體上仍處在七級科技居多、向八級科技邁進的層次,但這并不代表他就能連跨兩個階級直接研究十級的“奇異循環”。
他原以為至少要在有了那些遠超尋常巨構建筑的“超級巨構”之后才能試試十級科技,但是黑洞之中的詭異情況,讓他有些不可思議。
照這個進度的話,只用大約百年,“奇異循環”就能完成一次循環,這種速度與“奇異循環”帶來的成效相比無疑是極為高效的速率了。
一時間,大量猜測都涌現了出來。
李文淵不斷感知著周圍的黑洞環境,想要發現些什么,卻只能看到一片死寂。
“……人類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奇異循環’,是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他們理解出來的呢?”
“奇異循環”的位格實在太高,很難相信這是應該存在于這片宇宙的技術。
他已經盡可能地將那個黑洞中的存在想象得無所不能,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夠解釋黑洞中的一切異象。
最終,李文淵懷著思考,將主要的意識切換到了黑洞之外。
他的意識數據鏈并不是通過“傳遞”這種方式來進行不同距離下的數據交互的,而這次墜入了黑洞,他也確認了那部分意識并沒有丟失。
黑洞之內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除了永遠回不來這件事。
不過之前備份的意識數據已經派不上用場了,現在的李文淵可以隨時將主要意識切換到黑洞中那艘永遠下墜的飛船上。
那里的時間流速因為黑洞的關系而變得非常之慢,那部分的意識也會等同于被“囚禁”般無法解脫。
不過比起在黑洞中的收獲,這點損失的意識并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