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世界論】
【科技等級:3】
【介紹:會有這樣的理論出現并不是不可能,雖然我們都知道黑洞是一個極大質量的天體,其視界以內的世界是什么樣的目前都只是一種推測,但我們仍然可以這樣想,假如……黑洞里其實也是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世界呢?】
【科技產物:視界記錄法】
【可能科技:無】
這項等級只有區區三級的技術只是一種假說和其特定的理論模型,然而其衍生出的產物卻是被證實可以采用的方法。
【視界記錄法】
【介紹:曾經我們試探性地向黑洞內投入反重力粒子,以此來嘗試能否于視界之內留下記錄,這片宇宙大概沒有比這個地方更能“永恒”的了,我們希望能在其中保留我們的信息。這個方法最終得到了證實,有“人”在黑洞中看到了我們遺留的信息,并給了我們一定的反饋。現在這項將黑洞視界作為一個“永恒數據庫”想法的最大難題,就在于我們無法保證那些反重力粒子會在原來的位置】
“……”
看到這個科技后,李文淵猛然想起曾經在銀河時,在“觀測終端”中人類遺留的信息曾提到過,他們在黑洞視界內留下過同樣的信息。
然而他并沒有在黑洞視界內看到那些信息,感情是那時的人類也不清楚他們留下的東西能不能被找到,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能不能留下記錄,純粹是抱著能有個地方備份就是一個的心態。
而現在人類似乎已經確認了黑洞視界內可以儲存信息,只不過能不能找到遺留的信息要看臉就是了。
“原來如此……那么看上去應該就是‘教授’成功給予了人類反饋……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黑洞內到底還有什么?”
“而且雖然教授能夠和人類進行一定程度的聯系,不過似乎還是受限的狀態,這或許和黑洞的性質有一定聯系……”
“假如真是如此的話……那么黑洞其實是相通的?”
教授這種在銀河就進入了黑洞中的人,卻在之后和銀河無數距離之外的人類獲得了聯系,這還是在有“帷幕”遮蔽的背景下做到的。
李文淵又想起了第一次進入黑洞視界時的場景,那片隨著飛船墜落而逐漸遠去的“宇宙”,似乎證明了可以從黑洞內來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只要能擺脫視界。
如果能做到的話,那這項技術可就不得了了,這或許可以探索到宇宙的邊界。
“對黑洞的認知又深入了一點……找個時間再進一次黑洞吧,如果能指名我的話就好了……”
他現在已經對“指名”有點心心念念了,他真的很想知道,黑洞里究竟有什么?
“可惜,指名這種事不會以我的意志為轉移……”
李文淵如此感慨著,隨即看向了科技樹上的最后一處顯眼的變化,目光逐漸認真了起來。
因為那項發生了變化的技術是——躍遷引擎。
它在科技樹上看上去沒有太多變化,僅僅只是備注的文字多了幾條,同時多出了一個特殊的標記。
但那個標記卻讓李文淵不得不重視起來。
因為那是個紅色骷髏頭,代表著“極度危險”。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