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或許也是因為宇宙的規則改變了,那些數據碎的碎、破的破,剩下的部分也難以破解,基本可以確定大部分數據徹底遺失了。
“那么現在的人類知不知道過去有另一批人類曾經存在這件事呢?”李文淵思考起了這個問題,最終也無法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銀河的“檔案庫”中,現在的人類也有模有樣地于“檔案庫”內留下了他們的記錄。
其中有用的部分不能說多,只能說幾乎沒有,占比最大的是一連串的“失物記錄”,這讓李文淵甚至懷疑起他們是不是僅僅只是將“檔案庫”當做了尋常的數據庫在記錄東西。
只有“帷幕理論”和從“微縮星河”上提取出的“亞空間工程學”科技算得上是直接收獲。
“……但是我也對那些建筑進行過年代測定,上限不會超過兩千萬年,這對比宇宙的年齡來說,未免太過年輕……”
現在阻攔這個理論的,就是那些“檔案庫”建筑在李文淵的測量下年齡不會超過兩千萬年,似乎與它們來自于“上一個紀元”的古老程度不符。
不過李文淵認為這件事與他的推測八九不離十,只要等待找到一種能夠“保存”這些東西跨越紀元的技術就可以得到證實。
“……只希望‘逐火者’可以在‘維度適應’的幫助下恢復智慧吧,他們的歷史若是就這樣遺失了未免太過可惜,上一個紀元的一切都足以稱得上是珍寶……”
雖然他如此期望著,但是對于這件事他的態度卻并不怎么樂觀。
“逐光”的歷史記錄中,“逐火者”在很久以前就表現出了智慧喪失的狀態,而那個時代和人類還尚在銀河時差不多,都是至少在一千萬年以前。
“大逃殺”開始前,“逐光”以及許多其他文明,都忙于搭建“搖籃”星系的超空間航道,甚至連科技發展都還并不怎么完全時,就致力于建造這種超光速通道。
現在的“逐光”文明科技樹其實已經和他們最初的時候有著極其巨大的差異,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適應了宇宙大逃殺,其他文明也是如此。
大逃殺中遺失的東西太多,緊迫的時間也讓他們無法停下來安靜發展,所以哪怕一千萬年過去了,他們的科技也并沒有顯得多高級。
他們沒怎么與“逐火者”打過交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大逃殺開始前,“逐火者”就已經在封閉自我了,少有與外界打交道。
“逐光”文明歷史上唯一一次和“逐火者”有接觸還是在他們剛進入太空之時,遭到了“逐火者”的警告,讓他們不要靠近邊境。
雖然遭到了驅逐,然而“逐火者”卻在警告他們的同時,傳遞給了他們一份考古精密的技術,直至今日“逐光”都還在延用這項技術。
而他們也因此才能在茫茫星海之中找到“檔案庫”,從中提取失落數據來壯大自己。
為了紀念“逐火者”的幫助,他們才將自己文明的名字改為了“逐光”,以期能夠像這個失落帝國那樣傳遞文明的火炬。
然而后續的時光中,“逐光”文明也不是沒再找過“逐火者”,但這一次的“逐火者”連警告都沒有了,一副完全靜默的狀態,一切侵犯他們邊境的生物或是艦船都會遭到毀滅打擊。
而這個時間點,已經在一千萬年之前。在一千萬年之后的現在,早已失去智慧的“逐火者”,真的能夠再度恢復智慧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