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宇宙的結局
打破“循環”,這似乎就是“奇異循環”這個科技所存在的目的,同時也是“時間之環”所給予的饋贈。
而“循環”這個概念,在李文淵了解到還有“上一個紀元”存在時,就已經逐漸有了眉目。
宇宙是否是處在“循環”之中的?
這是一個著名的“宇宙結局假說”,不僅僅只在銀河之中,就連現在的“旋渦星系阿爾法”和“搖籃”星系內都有著類似的理論。
這是宇宙學發展中基本必定會討論的一個問題,宇宙的結局最終會走向何方?
“大爆炸起源論”已經是被廣為認同的理論,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對宇宙的觀測會讓他們越來越傾向于這個理論。
既然宇宙有起源,那必然也會有結局。
在對于“宇宙結局”的思考中,“循環”就是一種假想結局。
這個理論認為宇宙的起點是大爆炸“奇點”,最終也將歸于這個奇點。
宇宙正在因為最初的爆炸而一直膨脹著,但這個膨脹的速度會有極限,當宇宙內的物質足夠多、產生的引力足夠大時,就會讓宇宙停止膨脹,并拉扯著宇宙向內收縮,最終形成一個密度和溫度都無窮大的奇點。
不考慮收縮后的事,這個理論也被稱為“大坍縮”,指向“宇宙最終會因為自身的引力陷入坍縮,毀滅一切”的結局。
但如果考慮收縮之后的事,那這個奇點又可以看做是一個新宇宙誕生的開始,因此宇宙會在“大爆炸——大坍縮——大爆炸”的循環中往復,這也是“循環”理論的來源。
而李文淵知道還有“上一個紀元”這個時間點存在后,他也愈發地覺得這似乎就是這片宇宙的經歷。
“每次循環誕生的宇宙性質都不太一樣,形成的文明也不太一樣,上一個宇宙的生物在現在這個宇宙水土不服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若是‘循環論’確定的話,那么無論發展得多離譜的文明,只要還沒有超越這個宇宙本身,那最終的結局都只會是在‘大坍縮’中飲恨而終,上一個紀元的文明不甘就此毀滅,試圖在‘檔案庫’中留下他們的傳承也說得通。”
“……如此的話,‘奇異循環’是為了打破這個‘循環’的嗎?但是……那些文明能夠想辦法留下他們的痕跡,甚至于連‘逐火者’這種文明都找到了從‘大坍縮’中幸存的方法,他們又為何不這樣做呢?是預知到了這樣做的結局嗎?或者說還存在著‘上上個紀元’,宇宙其實已經‘循環’過很多次了?”
對于“上個紀元”以及“大坍縮”的考慮讓李文淵出現了許多疑問,但是在這之后,這些疑問又被他迅速拋去,因為“循環”的前提是建立在“大坍縮”理論上的。
然而根據對宇宙的觀測結果,不止絕大多數的星際文明,就連李文淵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宇宙其實是在加速膨脹,“大坍縮”似乎永遠不可能發生。
就連一些才結束工業時代,進入到機械時代的土著文明,也能依靠他們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和觀測手段,來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個事實。
如果“大坍縮”理論成立,那么宇宙應該在減速膨脹才對,因此李文淵也懷疑起了“循環”理論的正確。
他甚至已經在考慮“奇異循環”指的循環其實并不是宇宙的循環,而是別的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