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熱鬧背后,質疑聲也從未停歇。
不少影視領域的專家、教授在行業論壇上公開分析稱:
“華宜近幾年能拿得出手的大賣影視作品沒幾部,光靠簽約藝人撐場面,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很有可能是外強中乾。”
這些聲音像一盆冷水,直接澆在了王仲軍謀劃已久的“上市計劃”上。
要是在這節骨眼上推動上市,大概率會被質疑成“圈錢”,公司形象也必將會受到影響。
如此一來,即將上映的《夜宴》和《寶貝計劃》,就成了華宜的“救命稻草”。
這兩部電影必須大賣,同時還得把公司聲勢再往上推一把,才能為上市鋪路。
正因如此,最近幾天王仲磊頻繁亮相各大媒體採訪,言辭間滿是雄心壯志:
“未來,華宜不僅要擴展國內影視產業,更要堅持電影出海計劃……
我們要和好萊塢合作,走向國際!不只是參投,我們還會參與製作,甚至啟動中美合拍項目,敬請期待……”
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
當記者追問具體計劃時,他也沒完全藏著掖著,直接透露公司已經啟動了一部中美合拍魔幻功夫片的籌備工作。
只是嘛,關於演員、劇情等更深入的消息,他都以“項目尚在保密階段”為由,不肯多說。
然而,當這些消息落在呂睿眼里時,他卻早有答案。
若是沒猜錯,王仲磊口中的合拍項目,應該是前世成龍和李連結聯手拍攝的《功夫之王》。
他記得很清楚,這部片子當時籌備和開拍時,憑著“雙功夫巨星首次合作”的噱頭,聲勢搞得震天響,媒體報導更是鋪天蓋地!
可等真正上映后,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劇情鬆散、邏輯薄弱……即便有兩位功夫巨星加持,票房和口碑也只能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來形容,遠沒達到預期的爆款效果。
“想用一部噱頭大於內容的合拍片打開國際市場,怕是沒那么容易。”
呂睿看著新聞里王仲磊自信滿滿的樣子,暗自搖頭。
華宜急於證明自己的心思實在是太迫切了些。
可是,影視行業終究要靠作品說話,光靠“大動作”和“大噱頭”,未必能走得長遠。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網上這會正播放著王仲磊“吹牛”的採訪片段,可他本人卻低調的跑到了睿視界。
敲門進來時,他臉上已經沒了採訪時的鋒芒,反倒帶著幾分客氣的笑意。
“呂董,忙著呢”王仲磊說著,將手里拎著的兩盒包裝精致的茶葉放在了桌上。
“呦稀客啊王總怎么過來了”呂睿起身迎了他一下。
“其實也沒什么,就是想跟你聊聊《環太平洋》的事兒,你看……華宜能不能幫上點什么忙呢”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王仲磊心里這會跟明鏡似的。
外界說華宜“外強中乾”,其實也沒說錯。
影視行業風險太大,投資項目能不能賺錢全看運氣,賠錢才是常態。
許多小公司甚至折騰幾年,都未必能夠折騰出來一部院線電影。
就像2005年,內地雖說拍了260多部電影,比2004年提高了40%還多,打破了1992年170部的產量紀錄,可真正敢拿到電影院上映的,也就50來部。
反觀睿視界,從去年到今年,上映的幾部院線電影票房都沒低於1億,年度總票房更是穩居行業第一!
這樣的實力,怎能不讓華宜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