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幾天,呂睿幾乎全程撲在《環太平洋》的前期籌備工作上。
主要是道具、拍攝場景之類的,必須得由他親自跟進。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絕對離不開其震憾的視覺畫面感。
尤其是機甲和怪獸的“巨大化”呈現這一點,非常重要,容不得半點瑕疵。
中影、西影、上影、華宜幾家公司安排來的團隊非常給力,再加上中科院專家團隊的加入,一起把機甲設計、怪獸建模及拍攝場景的搭建有條不紊的順利推進著。
同時,索尼哥倫比亞那邊的團隊成員也加入了進來,為籌備工作添磚加瓦。
在當前這個時期,國內不少影視劇組的后期團隊,大多數都是有自己的“夢想”的。
除了賺錢,他們更多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心愿與目標,比如為了國產科幻電影的突破而奮力開拓、拼盡全力!
這就導致,攝影棚內經常會出現一種很反差的現象。
國外來的團隊成員們,幾乎是到點上班、到點下班,一刻也不耽誤。
反觀國內的團隊,經常會出現自發性加班這種操作。
尤其是中科院那邊來的團隊,在遇到一些難題時,更是廢寢忘食,恨不得吃住都待在劇組里。
這種場景讓國外的團隊成員們十分困惑。
中國人怎么這么奇怪?
到時間了也不下班,不僅自發性的主動加班,還任勞任怨,沒有半句怨言,難道這邊都沒有勞動法規定嗎?
他們很不理解這種為了一個目標,全體成員共同打“攻堅戰”的行為。
當然,呂睿可不是那種壓榨員工的周扒皮,該給的加班費、補貼等,一分都沒少。
總不能讓人只干活,卻得不到與之匹配的收益吧?這也太踏馬不是人了。
他曾經聽說過一個冷笑話。
某家德企管理說:“我們肯定競爭不過中國企業的,因為他們連工資都敢不發。”
這笑話乍一聽,感覺還挺有趣。
可越琢磨,心里卻越踏馬不是滋味。
先不提什么國慶、中秋加班雙倍工資,光是干了活都拿不到錢這一點,踏馬的誰還有心氣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放眼整個影視圈,或許睿視界在對待幕后人員的福利待遇上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而當待遇給到位后,大家干活自然也就更有力氣了,形成了一種奇妙的正向反饋。
牛樂作為主管,經常會跟呂睿透露,華宜那邊派過來的人都說睿視界這邊待遇太好了,他們都舍不得離開了。
這恰好正中呂睿下懷。
與此同時,在索尼哥倫比亞的推動下,國外演員的選角工作也在陸續展開。
至于國內這邊,呂睿趁閑暇之余,也會陸續展開一些不太重要的配角演員的試鏡。
比如原版中的黑市怪獸經銷商“漢尼拔·周”這個角色,設定是亞洲最大的怪獸黑市商人,一個純粹的享樂主義者,帶有一些狡黠和世故的特質……
經過漢化后,最終,這個角色被畢業于中戲的田宇順利拿下。
他年齡雖不大,但氣質卻與這個角色高度契合。
尤其是在做完妝造后,臺詞與表演里的那種狡黠世故勁兒,精準貼合了人設,成功擊敗了同期其他由北電推薦來的演員。
呂睿愈發覺得,無論從整體來看、還是從個例分析,中戲出身的演員,比北電出身的演員質量,無疑要高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