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陰陽互補互生互濟,少陽生于老陰,少陰生于老陽。凡事不可極,極則變易,由重轉輕,由輕轉重……”
韓云將九陽神功看完,不由得感嘆世間萬般法門,實則殊途同歸,而這個同歸之處,便是:道!
智慧無窮極,直到本根處。
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和斗酒神僧所創的九陽神功看似不謀而合,其實都是闡述了極其高明的勁力以及“炁”的運用之法。
最后達到陰陽共濟,用意控力的境界。
只不過,異人孫祿堂用的是先天一炁,斗酒神僧用的是內力真氣。
這一點,其實在張三豐的太極拳經中也一樣,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是講究勁發自如。
而除了九陽神功之外,還有一本功法,乾坤大挪移,也是關于勁、氣兩者運使的精妙法門。
從第一層境界陰陽初分開始,便要求意沉丹田,氣貫四梢;左陰右陽,先聚后散。神凝膻中,息游百骸;剛柔并濟,水火交融。
第二層虛實相生和九陽神功中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之言再一次不謀而合。
第三層移星換斗講借力打力技巧,第四層乾坤倒錯以神馭氣,以氣御敵,第五層諸派歸一,觸目皆通,萬法歸宗。
直至第六層的無形無相,去形存意,舍勁留神;乾坤一線,挪移無痕。舉足道韻,闔目法章;大象希聲,大巧若亡。
可以發現,許多處都與九陽神功的境界以及要點一模一樣,也難怪張無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修成乾坤大挪移。
就是像是建樓,地基骨架已經有了,剩下的只需要細化構造便好,兩者相輔相成,完全就是給張無忌開的掛嘛!
要不然千百年來那么多人無法練成的絕世神功,張無忌怎么一練就會,還能修至大成?
不過,兩者練成后的效果卻不一樣,九陽神功偏重于內力,且內力有生生不息、至剛至陽、百病不生,諸毒不侵等特點。
而乾坤大挪移偏重于勁力運使,激發人體潛力,整合人身所有勁力,變幻莫測之巧妙。
每個人體內潛藏的力量本來是非常龐大的,只是平時使不出來,但每逢緊急關頭,往往平常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者能負千斤。
科學依據也表明,通常人們只開發了自身大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能量。如果全身肌肉能夠同時朝一個方向用力,理論上能達到令人震驚的二十五噸的力量。
韓云將這些武學精要看完后,不由得連連贊嘆了三聲:“妙!妙!妙!”
就宛如孫悟空聽菩提祖師講到絕妙之處一樣,抓耳撓腮,心中喜不自勝。
頗有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受。
有了張無忌的親身經歷作為對比,韓云當即便想將這兩本功法修成,只不過在將要行動時,韓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讓他忍住了沖動。
九陽神功練到最后大關,必須熬過全身燥熱自焚之苦,需要名師幫助指點或友人幫助。打通全身上下所有幾百個穴道,沖破全身上下數十處玄關。
或如張無忌那般在乾坤一氣袋中的奇遇,才真正練成九陽神功。
否則只是積存九陽內力,不會施展運用,內力不會無窮無盡的循環自生,劇烈戰斗后容易泄氣過度致死,如同覺遠大師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