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如果我不想死,那對于天地的“偷盜”就永無止盡,孟子都主張斧斤以時進山林,知道取之有度,天地持續發展的道理,樓觀道歷代祖師也自然知曉,這也是樓觀道一脈為何人丁稀少的原因。
所謂偷盜,損公肥私也!
樓觀道歷代祖師中,有達到長生境界的,有未達到長生境界的,卻全都選擇了在合適的時候羽化道解,也不得不佩服其心性。
甚至在扶風子口中,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代道成,一代身死,樓觀道的人什么時候感覺自己想去死了,活夠了,就會去收下一個徒弟。
樓觀道收弟子也很奇葩,就和老子徐甲之事一樣,往往要經過數十年,考驗弟子心性,等到弟子看開人世,快要死的時候,才傳下真法。
想死,但沒死成。
仿佛和命運開了個玩笑般。
不過唯有如此,才能收到符合樓觀道門規的弟子。
放棄已有的長生,歸復于天道運行,順從天地自然的發展規律,看淡生死之事,這才是真正的道家風采。
不得不說,僅憑這一點,韓云就做不到。
而與樓觀道的傳承相比起來,六庫仙賊什么的簡直弱爆了,還要攝食水谷精微之炁,甚至后期還有吃同類的風險。
這便是被天地同化,自性不存的體現。
故而《文始真經》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虛則無相,無則無執,故能極博大,而又極高明。
這里的極博大,是識海,是心念精神,心無限,致虛極,守靜篤,所以可以承接天地之浩瀚。
虛、無相,其實也就是另類的空!
佛本是道,修到最后,道理其實還是相通的。
除此之外,這《文始真經》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無上妙道,不僅僅是因為其功法意境高遠,還有更神奇之處,在于其神通。
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譬如萬水可合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譬如萬火可合為一火。
以我之魄合天地萬物之魄,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镕之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萬物之魂,譬如木之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
則天地萬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
自身即是天地,天地雖小,但也恒長在,萬物悉皆歸。
韓云眼前的扶風子,雖然并沒有修煉到那最后的同天地境界,但也以自身之魂選擇了一種草木寶藥進行承接。
而這種寶藥,正是茯苓!
匯聚萬千茯苓草木之炁,養就人身長壽玉體,雖不敢說不老不死,但活個幾百歲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這并不是說,扶風子只能到達這個境界,之所以只選取茯苓,也是因為樓觀道的理念,對天地有節制、有限度的索取。
甚至在扶風子的打趣中,韓云還知道了一件事。
有某位樓觀道祖師因為才用了金石菁英之炁合煉己身,練成了個金剛不壞之軀,最后想死的時候用了很多種辦法都不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