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子頷首:“不錯。金石雖堅,卻失之靈動;水火雖變,卻過于暴烈。唯草木之性,剛柔并濟,枯榮有序,最合我道門宗旨。”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也便于我等了斷!”
話音剛落,只見扶風子原本紅潤如玉的肌膚驟然浮現出青翠蒼烏之色,竟如樹皮般皸裂開來。他的須發漸漸轉為碧綠,身形也開始變得透明,仿佛要融入這天地之間。
韓云心中一震,知道扶風子已開始散功歸天。他連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道長………”
扶風子擺了擺手,笑道:“不必傷感。貧道活了二百余載,早已看淡生死。今日得遇道友,傳承有望,已是莫大的緣分。”
他的聲音漸漸變得空靈,身形愈發透明:“這樓觀臺乃祖師所留,道友應該也不會常駐此地,如何處置,便隨道友心意吧!”
韓云凝視著扶風子逐漸消散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
只見老道的身軀漸漸化作點點青翠光粒,如同春日山野間飄散的蒲公英,隨風升騰,最終融入那無垠云海之中。
“道長走好。”
韓云深深一揖,久久未起。
待他直起身時,樓觀臺上已空無一人,唯有老子雕像依舊靜默佇立,仿佛見證了這一切。韓云走到臺邊,俯瞰腳下翻涌的云海,忽覺天地之大,道途之遠,更添幾分明悟。
他取出玉簫,再次吹奏起來。這一次,簫聲不再刻意引動百獸,而是隨心而發,自然而然。曲調悠遠綿長,似在送別,又似在感悟。
簫聲漸歇,韓云收起玉簫,環顧這座隱世已久的樓觀臺。他走到老子雕像前,恭敬地上了三炷香,隨后開始仔細研讀扶風子留下的傳承。
這些典籍以竹簡、帛書為主,有些已經泛黃陳舊,但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韓云發現,除了《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的核心傳承外,還有許多歷代樓觀道祖師的修行心得和見聞錄。
其中一卷竹簡引起了他的特別注意。這卷竹簡以朱砂題寫著“洞天紀要”三字,里面詳細記載了樓觀臺這座小洞天的來歷和操控之法。
“原來如此!”
韓云恍然大悟。按照竹簡所述,樓觀臺并非固定在此處,而是可以隨主人心意移動的移動洞天。
當年尹喜祖師以無上道法,壺天之術,將整座觀星臺煉化為可大可小的隨身洞府,這才有了“樓觀道摸不著”的說法。
韓云按照竹簡所述,配合特定法決,嘗試著將自身真炁注入洞天之內。
只見整座樓觀臺開始微微震動,四周云霧翻騰得更加劇烈。
片刻之后,整座洞天竟然開始緩緩縮小,最終化作一方巴掌大小的玉臺模型,落入韓云掌心。
“妙哉!”
韓云贊嘆不已。這玉臺雖小,但亭臺樓閣一應俱全,連老子雕像都清晰可見。
而后,韓云干脆將其放入內景空間之中,恢復原狀,使其矗立于一座仙山之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