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
右手拉開槍栓,退出里面的子彈,檢查了一遍槍膛后,再次把彈倉重新閉合。
秦浩握住那把莫辛納甘步槍,還在回憶剛剛射擊的感覺。
自己以前從來沒有訓練過射擊,但是就像是肌肉記憶一般,順利的命中百米之外的目標。
雖然百米命中在步兵標準中只能算是達標,但在戰場上突然遭遇的情況下已經是不錯的成績,自己竟然能憑空掌握,看來那本日記和棋子,還真是了不得的東西。
隨后他又想起了那個被他命中的德國軍官,雖然離得距離有些遠,但是大概能看出來很年輕,甚至比那個醫護兵也大不了多少。
自己打中了他的肩膀,應該不會致命,至于會不會留下殘疾,就不是他考慮的了。
秦浩沒有取得自己在戰場上的“首殺”,不知為什么卻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深吸一口氣,秦浩開始確認自己現在的狀態。
身上有一把保養的不太好的莫辛納甘步槍,以及四發子彈。摸了摸口袋,只有一包壓縮餅干,手槍和其他的絕大部分藥品都沒有帶來。
秦浩仔細地回憶了一下,壓縮餅干是“穿”進來前,他拿在手上的。也就是說,只有手上的東西才能真正的隨他往來這個空間。
可以攜帶的物品有限,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他又回來了,在東普魯士坦能堡戰役的前期,身處在一支不久之后要全軍覆沒的部隊。
俄軍現在還屬于進攻一方,第二集團軍從上到下還抱著一鼓作氣突破德軍防線占領東普魯士全境的美夢,渾然不知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指揮下德軍在進行極限穿插,打算把第二集團軍合圍后一口吃掉。
日記上顯示的要求是【逃出坦能堡】,那起碼自己得離開這個戰場才能算是真正的結束。
但如何實現呢?
現在直接逃跑絕對是下策,方圓50公里范圍之內基本都是戰場,自己冒然離開要么就是遇見德軍被當做敵人或者是間諜干掉,要么就被俄軍當做逃兵一槍崩了。
他需要一個時機,也就是德軍剛剛發起攻擊,而俄軍還沒有完全崩潰的時候。
那個時候雙方總計40萬人絞殺在一起,自己趁亂跑出去的機會就來了。
但這個計劃依然有非常大的難度,不過機會也不是一點沒有,畢竟德國人的包圍圈本來就并不完美。
首先,德軍的這個包圍計劃其實是十分冒險的。
不算治安軍,當時在東普魯士,德國的機動部隊滿打滿算才15萬人,卻要在40公里的范圍上包圍23萬俄軍,這本來就是薄皮大餡的餃子。
第二,俄軍不是只有第二集團軍一支隊伍,他們的第一集團就在他們東北方向70公里處,這是一個騎兵只需要24小時就能抵達的路程。只要第一集團軍司令年坎普夫下令出兵全力救援,不說擊潰德軍,在包圍圈上打開個缺口救出第二集團軍大部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年坎普夫就是一兵未發,坐看第二集團軍全軍覆沒。后世有人說他判斷失誤,懷疑德軍在使用類似圍點打援的戰術讓他上鉤,也有人說是因為年坎普夫和第二集團軍司令糟糕的個人關系讓他最終選擇袖手旁觀。(兩個人曾經在火車站臺上互相扇耳光)
但不管怎么說,德國人在這場戰斗兵力緊張是一定的,15萬人分割包圍23萬人,整個包圍網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他因為看過相關史料,湊巧就知道幾處當時德軍包圍圈薄弱的點。
但是他自己有可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