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會有這么巧的事。
一瞬間張述桐頭皮發麻。
再看顧秋綿,女孩已經一言不發地快步走遠了。
沒有想象之中的激動,或者說質問,只剩一個保溫杯留在地上。
張述桐嘆了口氣,把頭收回來。
“被人聽見了?”李藝鵬警惕道,他還沒分清狀況,說著就想往外看。
“沒事。”張述桐攔住他,又簡短交代了幾句,“……剩下的大課間再說,我來找你,先走了。”
“哦哦……”
說完他不再關注對方的反應,轉身出了樓梯間,走了幾步,張述桐彎下撿起地上的杯子。
一個精美的紅色小保溫杯,如今金屬的杯底被磕了一個小坑。
牽一發而動全身。
張述桐再次深刻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救人沒救成先把自己搭進去……他不知道說什么好,只知道要趕緊澄清這個誤會,否則頂著“兇手”的名頭抓兇手嗎?他自己都覺得可笑。
雖然顧秋綿信不信他的話又是另一回事。
當然,就算她不信自己的一面之辭,張述桐還有別的辦法,手機里李藝鵬的錄音、老宋的信用背書、湖魚館老板的談話……數個證據拼在一起,起碼在澄清自己的嫌疑上,他能拿出很多一錘定音的邏輯鏈。
張述桐擅長這種用邏輯解決的事,一邊朝教室走著,一邊把顧秋綿的幾種反應推演出來。
不信、半信半疑、解除誤會。
大體分為這三種,前者幾乎不會出現,中間這個態度也還好,只要不影響今后的行動就夠了。
然后是顧秋綿的去向。
教室,讓人有點頭疼,上課鈴馬上要打響了,意味著他可能要傳小紙條解決。
辦公室,最理想的地點,有老宋在旁邊作證,幾句話的功夫就可以解釋清楚。
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唯一的變數就是,從前他沒對顧秋綿講過這些針對她的布置,大都是塵埃落定后,再簡單解釋幾句。
積木事件的時候,是覺得沒有解釋的必要。
但等到縱火案,老宋在車里跟他說起女孩家中的情況,兩人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重合,之所以隱瞞,主要是不想再讓她為此擔憂;
但對張述桐而言,主要原因還是她知不知情影響都很小,那不如選擇閉嘴,大家都能開心一點。
現在卻是行不通了。
張述桐突然有點想念從前的顧秋綿,那時候拉著她在外面逛了一天,現在想想,其實也挺可疑的,但自己不說她也從來不問。
想來不會為這種愚蠢的誤會而耗費精力。
但依舊是那句話,現在行不通了。
這條時間線上的很多事總能在恰到好處的時機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本以為回溯后會輕松一些,迎接他的反而是加倍的頭疼。
但一直延續“自己居然是報復顧秋綿的幕后黑手”;和主動告訴她一些真相,相比之下,張述桐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
他一直選擇效率最高的辦法。
思考的功夫已經走到一班,張述桐朝教室后門看了一眼,座位上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