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后,搬進工事里的樹樁重新被搬了出去。
陳劍隨手在沈越的衣服上擦干凈了沾了泥的手,長舒了一口氣說道:
“我真沒想到已經過去那么多年了.按照原本看到的那些裝備腐蝕的情況,我本來預估也就兩百多年左右。”
“但很顯然,我預估錯了。”
“不過想想也是,哪怕繁衍速度再快,20年一代幾乎也已經是極限了。”
“只有10代人的話,文明不至于衰落到這種程度。”
“再多一百年,就合理得多了。”
“過了10代這個坎,很多東西,都已經根本性變化了。”
“確實。”
沈越贊同地點點頭,隨即說道:
“不過這樣的話,我們之前對這個世界的很多判斷,可能就要重新考慮了。”
“那些比較新的子彈、裝備有可能不是從地表、或者普通掩體和工事里獲取的,有一部分應該就是從類似的災備工事里偶然得到的。”
“再看看咱們這個工事里的裝備配置,他們至少應該是吸收了小部分知識的。”
“但這一小部分知識,卻沒有轉化成有效的社會文明。”
“是因為真的轉化不了,還是被嚴格控制在了小范圍以內?這也是個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那么大的工事里,居然沒有充足的紙質書籍和材料,如果打開工事的人不是雷杰、也不會使用智能終端,那知識靠什么傳遞呢?”
沈越的話說完,何朔在一旁接話道:
“應該是來不及-——紙質材料歸檔和提取的過程太麻煩了,送到這里來得不償失。”
“我認為各地的圖書館、資料庫應該是就地轉入災備狀態的,只不過哪怕發現了災備資料庫,這里的土著也不知道該怎么利用。”
“知識還在,只是能理解知識的人沒有了。”
“合理。”
陳劍點點頭看向一層堆積的物資,正想著組織幾人拆封檢查,雷杰卻已經搬著一個碩大的屏幕從二層走了上來。
“搭把手,幫我把這玩意兒裝好。”
“服務器和主機我已經調試好了,這臺顯示器應該也還能用。”
“把線纜連上,我們看看這臺終端里到底有什么!”
“來了。”
陳劍答應一聲,幾人立刻向雷杰走去。
找了個稍微寬敞的地方把顯示器放好之后,雷杰轉身又下樓拉出來線纜,而剩下幾人則是按照標簽七手八腳地把鍵盤和控制臺連接好,片刻之后,地下工事的操作終端終于全部組裝完畢。
電源啟動,屏幕亮起。
系統加載完成后,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界面出現在眾人眼前。
陳劍其實以前也使用過類似的地下工事自帶的智能系統,系統的功能無非就是用于控制工事內的各種設施。
諸如水循環、空氣凈化、消殺消防、電力、啟停等等。
但這一套系統顯然是經過了進化的,比自己熟悉的那一套要更人性化一些。
系統的桌面已經相當接近民用系統,而在桌面上,則用醒目的圖標標識出了一個文檔。
陳劍本以為這是一份操作指南,但在點開之后,他卻發現,這其實是一份“工作日志”。
是由各方信息匯總的、混亂不堪的、沒有經過任何整理的工作日志。
日志的第一行,標識出了災難開始的具體時間。
而繼續往下,則是一系列應急處置措施的記錄。
【2045年10月19日1632:命令收悉,7025工事轉入戰時災備狀態。】
【2045年10月19日1635:7025,物資輸送啟動。】
【2045年10月19日1639:三峽,開閘指令下達。】
【2045年10月19日1640:大亞灣,aop332,停機不停堆。】
【2045年10月19日1640:秦山,ap1000,停堆。】
【2045年10月19日1641:大亞灣,轉ap1000,停堆。】
【2045年10月19日1642:,一級戰備,起豎待發。】
【2045年10月19日1643:鎮海,我們停電停爐了。】
【2045年10月19日1732:東特在,這是最后一爐鋼!】
【2045年10月19日1733:南繁還在,種苗已封存。】
【2045年10月19日1734:國網在,各位,倒計時1小時,準備斷電保網。】
【2045年10月19日1735:國圖在,權限下發完畢,各終端清空負載,災備庫優先下載。】
【2045年10月19日1736:我是華西,資料已更新正在上傳。就剩我了,請協和接收權限。】
【2045年10月19日1841:7025,隔離門閉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