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重要最關鍵同時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這首歌沒有太多工業痕跡。
舉個例子,很多kpop偶像團體以及國內很多流量歌手比如吳嘉恒,發布的那些英文作品就有很明顯的工業痕跡。
就跟有些讀者看一眼就知道是工作室寫的一樣,有些歌曲聽眾一聽就知道是歐美制作團隊批量制作出來的。
這樣的歌第一遍聽的時候往往還不錯,畢竟花大價錢找專業團隊制作出來的作品最起碼能保證下限不至于難聽。
但因為歌曲的本質內核終究偏向歐美那邊,不符合絕大部分國人的審美。
然后又因為歐美那邊的同質化作品實在太多,在有好豬肉吃的情況下,沒多少人愿意聽流水線制作出來的歌曲。
所以往往是兩頭不討好。
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營造一個國際咖形象,方便回國吹逼漲片酬接代言。
可沈倦不一樣。
他的作品是真能在歐美地區流行。
反正有很多混歐美音樂圈的網友在聽完沈倦這首新歌后,都在網上表示: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是沈倦的新歌,他們絕對不會認為這是華國歌手唱的。
在他們看來,這樣做真的很難得。
畢竟音樂審美這玩意就和每個人吃東西的口味一樣,是很難糾正過來的。
中餐去到任何國家都要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做出適應環境的改變。
音樂又何嘗不是呢?
好就好在沈倦一直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那就是打入全球最大唱片市場同時也是世界流行樂的中心,米國,以此建立全球影響力,吃上全球歌迷的飯。
所以與其裝模作樣地打著帶外國人見識華國文化的偉光正旗號,發那些在歐美地區同質化嚴重,只能在國內飯圈內部流行的華國英文歌,美其名曰中西結合,倒不如師夷長技以制夷,先迎合白皮審美讓他們成為自己粉絲再說。
既然不東不西往往兩頭不討好?
那他干脆全盤西化。
當然了,這樣的東西肯定會引來爭議,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喜歡。
比如有些之前只專注于點評華語音樂的樂評人和音樂博主就表示了質疑。
稱他們聽完沈倦這首新歌后第一感受就是很奇怪,認為這不是國內流行的旋律,在國內市場很大概率會遇冷,除了粉絲沒人會支持,沒達到心理預期。
也有小部分人不知是收了爛錢,還是為了吃到黑流量,選擇另辟蹊徑從沈倦不是純正華國歌手的角度進行攻擊。
說他出道前接受的是kpop流水線偶像的訓練,幫他成名走紅的嘻哈是來自阿美莉卡的舶來文化,他在采訪時稱自己最喜歡的曲風r&b也是祖上被抓去美洲撿棉花的黑人藝術家搞出來的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說他受西方音樂思想影響嚴重,不是純血華子,不能代表華語樂壇,他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與華國歌手無關,應該算在歐美音樂的頭上。
對于這么離譜的抽象言論,粉絲們自然是很憤怒也很無語地予以了反擊。
【照你這么說,那我們國家這些歌手全成罕見了,你難道不知道流行樂的起源就在米國嗎?而且眾所周知足球起源地是華國,照你這么說,那全世界這么多踢足球的人全都是精神華國人咯?】
總而言之,飯圈總是很吵鬧,有關沈倦的話題討論熱度總是很高。
作為內娛有效闖美,而且有望通過音樂建立全球影響力的第一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上升到熱搜的高度。
在某種意義上,他甚至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華國對外輸出的代表性人物。
這幾十年來,那么多在國內赫赫有名的演員歌手懷抱著夢想前前后后奔赴米國,試圖在那邊闖出名堂聞名世界。
可到頭來絕大多數都鎩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