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拍攝雖已結束,但有關歌曲的線上宣傳和粉絲的流媒刷榜仍在繼續。
沈倦這邊想的很簡單。
那就是將《seven》這首歌的宣傳一直持續到專輯上線前,這樣才能將熱度盡可能地保存給即將發行的這張專輯。
一專封神不現實。
和影視劇的情況類似。
流量時代因為可看可玩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出不了像《西游記》和《還珠格格》那樣老少皆宜的現象級爆款。
而流媒時代則因為信息傳播速度太快,導致每個人接收的信息太過復雜,所以很難出一張膾炙人口的神專,也很難出一位像mj那樣的歷史級全球巨星。
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將市場基本盤擴大了,將歌手之間的差距縮小了,同時也減少了壟斷統治情況的出現。
但通過一張包含多首后世熱單,制作質量尚可的大型專輯,將自身咖位穩定在歐美二線應該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事實上,二線其實已經很可以了。
要知道在華國知名度還算不錯的斷眉目前在歐美大概就只能算三線歌手。
雖然出過幾首像《seeyouagain》這樣吃到主演去世紅利的爆單,但絕大多數時候都屬于不溫不火的糊逼狀態。
而那位經常出現在內娛飯圈粉絲口中,主要用來拷打張藝星的王嘉邇
有沒有三線都難說。
誠然,他確實能開萬人場演唱會拷打連千人場都坐不滿的鯤鯤和張綿羊。
可問題在于歐美那邊能開萬人場演唱會的歌手真的很多。
甚至就連kpop那些在華國“名不見經傳”的偶像團體都能開幾次萬人場。
比如hybe旗下的enhypen。
據18年的數據表明,那邊超過一半的人每年至少會看一次現場音樂演出。
人家日常生活中本身就有看演唱會的習慣,他們很喜歡酒吧夜店和露天音樂演出的現場氛圍,而且票價對他們來說也相對便宜,不像咱們這邊為了看個演唱會都要提前好久做計劃制定行程。
所以拿演唱會人數這事利用信息差在國內吹逼拉踩,其實真沒什么意思。
因為隔壁很多藝人團體都能做到。
但如果用來營銷的素材是實打實的權威獎項和榜單實績?那很多自詡高人一等的kpop粉絲怕是就做不得聲了。
因為沒人比她們更清楚這玩意到底有多難刷,如果不是真的有點東西在身上,或者是真的火到了一定程度,擁有一群打了雞血沒日沒夜為偶像做數據的狂熱粉絲,那真的想刷,都刷不上去。
所以沈倦的橫空出世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對kpop的闖美計劃造成了沖擊。
很多關注海外動態的kpop粉絲都開始注意到沈倦這位曾在南韓娛樂圈短暫活動過的前練習生,現solo歌手。
沈倦這個名字漸漸出現在了南韓飯圈的日常討論中,成為飯圈撕逼時的慣用工具人(不管你說什么,我反正就拿沈倦拷打你,至于沈倦?你想罵就罵,我反正不是他粉絲),這也使得他在東亞范圍內的人氣流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而在國內著名app逼乎上,有關沈倦這首《seven》的討論熱度也非常高。
拿被頂到最高的這條回答為例:
【bg輕喜劇的mv劇情+商業愛情性質的歌曲+沒有任何精致偶像化的鏡頭設計+迎合海外聽眾的大膽開放歌詞
和沈倦今年一月份發行的二單《inmyblood》主要用來詮釋自我的心理感受不同,這首新歌毫無疑問是一首完全面向市場路人盤的歌曲,大眾很難不感興趣,可以看出主要目的是以推廣個人知名度以及為后續專輯帶來熱度為主。
從結果來看是非常成功的。
根據聲破天數據顯示,沈倦在除東亞東南亞和米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地區,也在逐漸擴大自身知名度建立影響力。
有些歌手是只在自己的國家范圍內紅,有些歌手是在除米國之外的國家地區紅,而有些歌手只在米國紅。
像沈倦之前的知名度無疑就主要集中在東亞及北美地區,而現在?他顯然已經在朝著全球頂流的方向邁進了。
所以看到有部分故意挑刺的網友不滿,覺得這首歌太口水太黃色沒什么深度,我這個路人其實覺得還挺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