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棠在蒙特利爾懟外國記者的新聞,在國內哪個平臺反響最激烈?
答案是心浪。
別誤會,不是什么好反響,心浪的網友懟李秋棠最激烈。
現在的心浪博客是公知聚集地!
心浪的網友也最具“公民意識”。
心浪的記者們看李秋棠的視頻在站內引起這么大反響,怎么會不想來采訪。
一個22歲剛畢業的學生,還不是輕松拿捏。記者來之前沒怎么把李秋棠放在眼里,覺得只要自己引導得好,李秋棠一定會說出他想要的話。
但事實是,在采訪過程中,李秋棠根本不受記者的控制,或者說他不吃記者引導的那套。
“我國近十年確實沒有拍過優秀的科幻電影,這難道不是科幻荒漠嗎?你在蒙特利爾為什么要否認?”
“那我問你,近十年,除了美國,除了好萊塢,有哪個國家拍出了好的科幻電影,你說兩個我看看。”李秋棠毫不客氣地反問回去。
記者啞口,但還是想掌控話題:“那照你這么說,除了好萊塢,別的國家都沒希望了?”
“我們一定能拍出來。”李秋棠對此非常肯定。
記者問:“為什么這么自信?”
李秋棠解釋道:“因為我有14億的人口市場,因為我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我們差的是技術,而技術差距是很好追上的。”
“這跟制造業基礎有什么關系?”
“拍科幻電影,特別是大場面科幻電影,必須用到很多設備,比如大的吊臂,大的運載車,有的甚至需要為了這部戲定制裝備,這些都需要工業制造業做支撐。”
“那照你這么說,印度也有機會嘍?”
“印度?印度內部一團糟,他光有人口,沒有工業,更沒有國家內部的文化認同,再給他50年都未必能做好電影工業化。”李秋棠對印度電影工業化無限不看好。
但是看樣子,對面的記者還是不相信中國能拍出優秀科幻電影,能像美國那樣實現電影工業化。
“還有你在蒙特利爾說好萊塢創作不自由,甚至不如法國巴黎,有什么依據嗎?”
李秋棠笑道:“你問問那個記者說中國是專治社會是依據什么。”
記者苦笑。
“他甚至沒到過中國,張嘴閉嘴專治不自由,我就該讓他罵?我就不能說好萊塢不自由?”
“你真覺得好萊塢不自由嗎?”記者企圖把話題拉回來。
“好萊塢拍戲也有很多限制。”李秋棠很聰明,沒有在自由不自由上跟記者糾纏。
“比如呢?”
“我怕我說出來你們登不了。”李秋棠笑道。
“沒事,我們都敢登。”除非是特別嚴重的反d反社會言論,談電影心浪有什么不敢登?
敢登李秋棠就不怕了:“在美國拍電影,甚至范圍再大一點,搞藝術創作,有四個東西不能碰。一魷魚不能碰,不能罵魷魚,魷魚在藝術作品中必須是受害者形象;二什么都可以平等,唯獨階級不能平等;三可以反戰可以呼吁和平,但不能深挖戰爭背后的經濟政治原因;四可以罵資本主義,甚至反資本主義,但不能在作品中推翻資本主義,也不能給出資本主義以外的社會形態解決方案,因為這必然會導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特別是冷戰后這十幾年的好萊塢電影,你去看,哪部不是我說的這樣。”
記者聽到后面其實已經有點懵了,他就是個跑娛樂八卦的,這些文化底層的東西他真聽不懂,但李秋棠說的好像是很牛x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