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棠簽約華藝,這個消息來的突然,但仔細想想也并不意外。
如今市場上的電影公司,有實力吸引并支持導演的,好像也就華藝一家而已。
光鮮這個月才宣布買下《傷城》并在賀歲檔上映,這是光鮮進入電影圈的第一個動作,你要光鮮直接上來簽導演?
小馬就更別說了,傳了好幾年要做電影,現在還不見動作。
中影上影這種國字頭公司,多采用投資-制作-發行模式,他們不簽導演。
星美倒是實力雄厚,但跟華藝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所以李秋棠簽華藝,好像挺合適。
只是外界不知道的是,李秋棠跟華藝簽的不是導演經紀約,而是項目合作約。
華藝擁有李秋棠5年合約期內電影的優先選擇權,合約期內李秋棠為華藝拍攝不少于3部電影。
華藝出的價是:簽字費500萬,一次付清;導演費,根據具體項目協商;為李秋棠合約內的每部電影解決至少6成的投資。
李秋棠沒有簽人,所以他不能和馮曉剛一樣拿華藝的工資和年底分紅。
簽約后李秋棠帶著編劇立馬閉關投入到《目中無人》的劇本創作中,王忠磊都不要求他參加《墨攻》的首映禮。
之所以選擇《目中無人》,不是因為這個故事有多精彩,而是為了圓李秋棠的武俠夢。
原《目中無人》故事太簡陋了,搬上院線肯定死無葬身之地,所以李秋棠和他的編劇們要重寫這個故事。
整個編劇組加上李秋棠總共四人,兩名編劇,一位華藝請的制片人。
李秋棠在碰頭會上提出自己的要求:“故事的主線就是成瞎子拔刀相助殺二代,我們要想辦法把這個故事填充完整。”
其實武俠片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夕陽西下了,李秋棠想的是在這最后的余暉里拍一部武俠片。
夕陽西下不是好詞,但夕陽西下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這個行業無比的成熟!成熟到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有一定之規。
所以李秋棠對故事的要求很快得到編劇的響應。
先出大綱。
然后被李秋棠和制片人一起否了。
“太常規了,過去二十年拍的不都是這些玩意兒。”李秋棠不滿意這樣的行活兒。
但編劇也有話說:“武俠主要看動作,我們可以在動作設計上弄點新意。
“因為武俠故事弄來弄去就這么點東西了。”
李秋棠當然知道他說的是真的,但他依然不允許編劇這樣偷懶給他寫行活兒。
當然,李秋棠自己也在思考《目中無人》的故事。
原《目中無人》是一部簡單暢快的復仇動作片,李秋棠會保留復仇的主線和暢快的動作,但他想在他的《目中無人》里裝入自己的東西。
當然,《目中無人》始終是一部武俠片動作片,其娛樂性永遠高于思想性,李秋棠不會為了作者表達而犧牲電影的娛樂性。
武俠的時代正在結束,李秋棠無法挽回這種態勢,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告別武俠。
他的這種想法得到了編劇的呼應,在一次探討上,一位編劇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我想的是英雄末路,我殺了你,報了仇,但人死不能復生,最后成瞎子一個人一匹馬孤零零地上路。這也算是對武俠時代的一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