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華藝總部大樓。
王忠磊主持每周的高管例會,在這周,他拿出了李秋棠的《時間規劃局》在會上做討論。
投不投?投多少?怎么投?
王忠磊原以為第一個問題不是問題,李秋棠給華藝賺的錢已經讓公司不存在投不投他項目的疑慮。
但王忠磊還是高估了李秋棠對華藝的貢獻,或者說高估了李秋棠對這群高管的影響。
竟然有近一半的高管不愿意投《時間規劃局》。
王忠磊主管制片,他是想投的,他也能做主,但具體事情還要底下人做,他要盡量減少一言堂現象,要投,他也要拿出足夠的理由說服底下的人認同他的觀點。
“秋棠導演給公司帶來的利潤,我想不用多說,他是我們公司的大功臣,這個誰都知道。”一位反對《時間規劃局》的副總發言,“但既然是項目討論,我們就只看這個項目。國產電影還沒做過科幻大片,這里面的風險很大。秋棠的《彗星》是取巧之作,加上成本足夠低,才創造了票房神話。但投資過億的商業大片跟《彗星》那樣的,可以說是完全兩種電影了。
“國產電影還沒有開辟出科幻大片,我們依然不知道國內觀眾會不會看科幻大片,尤其是國產科幻大片。”
支持李秋棠者說:“去年《變形金剛》2億6快2億7了,《蜘蛛俠》也有1億4,今年《鋼鐵俠》有9000萬,我覺得受眾不需要太擔心。觀眾對科幻肯定是買賬的。”
反對者說:“但我們能做到《變形金剛》那樣的程度嗎?技術上達不到。”
響應者補充:“《畫皮》原本也想做特效大片,想做《哈利·波特》那樣的奇幻世界,但國內技術達不到,用國外的技術就會嚴重超支。”
“撇開成本和技術問題,單說電影本身,我想不止我看出來了,在座各位也應該看出來秋棠導演想表達什么,想批判什么。如果他想拍一部文藝片批判這些,我二話沒有肯定掏錢,虧也虧得起,但他拿一部投資一億的大片玩這個,我覺得要考慮風險。”
以上觀點說的不是沒道理,但電影從來不只是電影。
“如果我們不投,秋棠那邊會怎么想?《揚名立萬》鬧的已經很難看了,最后又是現金溢價又是原始股,好不容易把這事兒擺平了,《時間規劃局》再不投,他真敢走,你以為他對公司有什么感情,外面一大幫老板等著給他送錢。”
剛才反對《時間規劃局》的人說:“我也不是說不投,可以少投一點,他要一億,我們投一兩千萬,拿一份就行。”
一直不說話的王忠磊笑了:“這點錢想搞定他?”
有人接著王忠磊的話說:“我覺得要投,而且要多投,因為我們還要跟他續約啊。這片子擺明了就是他拿過來試探我們的,我們投了,他那邊什么都好說,我們不投,他也有理由走了。”
有人提出:“他那邊什么態度,到底是想續約還是想走。”
“不知道,沒人知道他是想走還是想續約,但如果我們不投《時間規劃局》他有80%的概率會走。”
有人提醒:“這個《時間規劃局》按照李秋棠的說法,還不知道能不能做,他那邊也只是有了這么個點子,我們現在就討論投不投錢是不是早了點?”
“是早了點,但先做準備吧,沒準他突然說要做,找我們要錢,我們給還是不給。”
有人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問題:“曉剛那邊……”
一說這個,全華藝的人都腦袋疼。
千算萬算算不到馮曉剛會看不起《揚名立萬》看不起李秋棠,兩人嘴巴又都不饒人,在網上對罵。華藝兩大導演內斗,讓同行看盡了笑話。
王忠磊也頭疼這個,兩人不說勢如水火,但肯定是不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