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道:“你拉倒吧!剛結婚那會兒兜里有倆錢,沒假都請假往外跑,現在說不愛出門了。”
兩夫妻正說著,敲門聲響:“李老師在家嗎?”
李老師快步去開門:“哎,在家。”
站在門口的也是老鄰居,把人迎進來,李老師招呼對方。
三人閑談了幾句,老鄰居問道:“你家小子今年多大了?”
“84年,過完年就25了。”對方一句話出口,李家父母就知道他是來干嗎的了。
“在燕京工作哈,他在那邊干啥來著?”
“當導演,拍電影。”
“聽說賺了很多錢。”
“呵呵,賺不賺錢的,能養活他自己就行唄,我們也不指望他能賺多少。”
樓下停的那輛車,兒子給買的,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你們家秋棠談對象了嗎?”
“我們也不知道啊,上回問他他說沒有,現在有沒有我們也不知道了。哎呀媽啊,說起這事兒我就頭疼,”李媽媽開始打開話匣子,“眨眼就25了,我20歲都生他了,他到現在連個對象都沒有。”
“現在孩子讀書多,從學校出來就二十二三了,結婚晚正常。”反倒是客人安慰起她來了,“你家秋棠要沒對象,我們打個親家唄。”
“你家不也一小子嗎?”
“我說我那外甥女。比秋棠小兩歲,算起來是秋棠的學妹,也在電影學院學表演。”
“這合適嗎。”
“這有啥不合適的,我們都十幾年的鄰居了,知根知底的多好。”
“對你我肯定是相信的,我是說兩個孩子,你外甥女才23歲。”
“秋棠這孩子我喜歡,沒的說,我那外甥女也是,老實乖巧,模樣也好,我都帶照片來了。你們看。”
看來準備的很齊全。
“濱城的,爸媽舍不得遠嫁,就想嫁在省內。”
女孩兒模樣倒是很好,不過李老師還是站在自己兒子這邊,說道:“這女孩兒才23歲,愿意相親?我們那小子都不愿相親。”
“我們不說相親不就好了,就說聚會,讓倆孩子見個面,聊的成就成,聊不成咱們也不強求。
“你家秋棠今年回來過年嗎?”
“不回來,呵呵,說帶我們去旅游過年,過幾天就走。”
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好事啊,我就說秋棠這孩子孝順。
“沒事,咱把這事兒記著就行。我那侄女畢業了也在燕京發展,再不行就讓他們在燕京見面。”
李家父母把人送走后,就給兒子打了電話說這事兒。
濱城人,叫顏顏,也在電影學院念書,李秋棠還真沒印象。
“你們在家別給我攬這事兒,我才25,又不是35,相啥親。”
“誰給你攬事兒了,是人姑娘家上門要相你,我們能咋辦。”老媽說這話的時候差點憋不住笑。
也對,相親這事兒,大都是女方拒絕男方上門說合,女方上門相男方的,還真不好拒絕。
“以后有這種上門的,你給我推了。你兒子在影視圈,要啥對象沒有。”
又說了兩句家常,囑托他們收拾好行李,準備去澳大利亞也就掛了電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