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無人》的美術和攝影風格極其成熟,雖致敬前輩,但運用的非常好,一點都不生硬,絲毫沒有新人導演的稚嫩。
從《目中無人》就可以看出,李秋棠大學四年沒有虛度,而且應該非常刻苦用功。
反倒是票房更高的《揚名立萬》,在美術和攝影上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倒退,但因為喜劇受眾更廣,故票房更高。
雖說滅高人有罪,但前提是,這個高人不能動自己的蛋糕。
如果李秋棠是別家公司的導演,馮曉剛說不定也會起愛才之心,但很可惜,他簽了華藝,他跟自己是同事,也是資源競爭對手。
對手,那就要打死!
馮曉剛在華藝多少年了,論內部人脈和地位,李秋棠自然不是馮曉剛的對手。
所以馮曉剛施壓華藝,當然不是直接施壓王氏兄弟,而是其他能影響公司決策的高管,少投,最好不投《時間規劃局》。
理由特別充分,從李秋棠目前拿過來的大綱和概要來看,《時間規劃局》的政治風險非常高!
李秋棠揭露和諷刺的東西毫不掩飾地暴露在鏡頭前。
在國內做生意,商業風險可以冒一冒,但政治風險絕對不能冒!
華藝也不可能拿自己的錢拍電影,跟華藝長期合作的幾位投資人,不知道從哪知道了《時間規劃局》,也施壓公司,說這種有政治風險的片子他們不會投,還說李秋棠:“小年輕有點成績就飄了,想做這種東西,翅膀夠不夠硬!”
本來華藝內部就對《時間規劃局》這部片子有很大的分歧,包括王氏兄弟!
電影投資本來就有很大的風險,即使李秋棠通過《目中無人》和《揚名立萬》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即使是李秋棠本人也不敢拍著胸脯保證能賺,尤其是大片,收益更高,風險也更高。
現在好了,馮曉剛一插手,原先搖擺的人現在也反對公司投《時間規劃局》了。
“李秋棠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現在不是考慮電影風險的時候,是我們不給錢,他就不跟我們簽約。”
有高管提出解決方案:“他跟公司簽的是有先投資約,他人并沒有簽給公司。所以我們可以跟他商量商量,《時間規劃局》我們先不投,他后面的片子我們再投。”
“他不簽約怎么辦。”
“大家合作兩年多,叫他別往外說就是了,他不說,誰知道他沒跟我們續約。”
“到時候媒體看《時間規劃局》沒有我們的投資,不就露餡了。”
“到時候公司應該已經上市了。再說也好解釋,就實話實說,我們跟李秋棠簽的是投資協議,說當時內部風險評估的時候,覺得風險太大,到時候可能還要麻煩王總,說早知道就投一點了。”
在公司高管眼里,無論是已經出走的王金花,還是出走過又回來的馮曉剛,抑或是想用投資威脅華藝的李秋棠,他們很重要,但也沒那么重要。
只要華藝這塊金字招牌不倒,人來人去,他們并不在乎。
華藝在放假前連開三次會,王忠軍王忠磊兄弟終究還是動搖了。
保曉剛。
但李秋棠那邊應該再想個更周全的辦法,不能傷了他的心。
此時的李秋棠,正和父親一起跟教練學沖浪,父子倆摔在海里被母親瘋狂取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