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猛確實很猛。
《鋼的琴》預算600萬,他只籌到了100萬就敢開機。
五一假期前把錢用完了,美其名曰給劇組放假,然后和制片一起到處拉投資。
《鋼的琴》這樣的電影當然四處碰壁,但做影視的,多多少少有點文藝情結,曹萍就很喜歡《鋼的琴》,還特意去劇組看了,條件很艱苦,答應給200萬,約定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會轉賬。
有了錢,劇組就能維持下去,章猛也算沒花這么多心思和精力。
但現在他接到通知,說要再談談《鋼的琴》,他一下就緊張起來了。
不會是反悔不給錢了吧?
章猛膽戰心驚地再次來到秋天影業。
曹萍在,李秋棠也在。
他這時才知道,秋天影業真正的老板是李秋棠。
他多慮了,李秋棠不是不給錢,而是問他:“劇組還有什么困難我能幫你解決。”
章猛沒得寸進尺,稱有200萬贊助就已經解決了劇組的燃眉之急,沒別的要求。
李秋棠很喜歡《鋼的琴》,他是東北人,對這種題材有特殊的感情。
很多人會覺得《鋼的琴》《耳朵大有福》這類電影在渲染苦難,但李秋棠會說,真實的生活比電影里還殘酷。
他自己的母親就是下崗潮中的一員,如果不是因為父親是教師而不是工人,不受潮流影響,他家當時就得破產。不止母親,他周圍很多長輩都經歷過,那時候李秋棠已經十幾歲了,懂事了,記得很清楚。
李秋棠親眼見過有的丈夫騎自行車帶自己妻子去做皮肉生意。
李秋棠親眼看見自己的叔叔嬸嬸走投無路,一大家子30塊50塊一點點幫著叔叔挨過那個寒冷的冬天。
李秋棠更是知道有的家庭在年三十晚上包一頓毒餃子一家三口集體告別這個世界。
李秋棠現在回想起童年,都會覺得母親下崗前,家里雙職工那段時間是最幸福的。
李秋棠和章猛沒說電影的事,反倒是就當年的一些事聊了很多。
“200萬夠嗎?不夠你再說。”李秋棠道。
“省著點用夠的。”
李秋棠做類型片,創業開公司,追求利益,但不代表他唯利是圖。
《鋼的琴》肯定賺不到錢,但他還是會真金白銀地支持章猛。
最后,李秋棠又加了100萬,讓他帶走了一張300萬的支票。
章猛離開后,李秋棠和曹萍兩人又說了些公司的事。
主要還是項目和管理。
李秋棠很在意《甄嬛傳》,畢竟這是公司投資最大的項目,而且8000萬成本,在電視劇領域算大手筆了。
曹萍的主要精力現在都放在這部劇上:“很麻煩,作者死挺蔡紹芬,說皇后必須她演,我們聊了很久,最后還是答應了她。”
“這部劇人物太多了,選角很麻煩。”
但越是麻煩越是要慎重,李秋棠提醒一點:“這戲女演員多,當心點,別搞出亂子來。”
曹萍知道李秋棠說的是什么,說自己會管好《甄嬛傳》劇組:“你今年真不拍戲了?”
“我還拍?”李秋棠道,“這幾年我可以說是圈內最勤奮的導演了吧。”
“你不是經常寫寫畫畫嗎。”李秋棠在公司也會記下自己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