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商買一部片子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電影節的交易市場,一部電影的平均成交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
詹姆士決定買,李秋棠也想賣,雙方一拍即合。
詹姆士也判斷出這部電影在北美市場或許不會受歡迎,但在歐洲能搏一把,但歐洲市場體量不算大,詹姆士出價并不高。
1000萬美元整,包圓《時間規劃局》歐美發行,并承諾會替《時間規劃局》進行沖獎公關。
1000萬美元,能收回《時間規劃局》近一半的成本了,中影、光鮮、橙天都覺得這生意能干!
但李秋棠不答應。
少了!
李秋棠沒想自己能賣過《英雄》的2500萬美元,但1000萬就想買斷歐美兩大市場的版權,著實有點少。
李秋棠報1700萬。
因為撇開《時間規劃局》的意識形態不說,哪怕就當它是一部動作劇情片,它也是優秀的。
焦點影業哪怕不上映,光賣dvd和流媒體,也能在不長的時間里把成本收回來。
但詹姆士說既然李秋棠想進頒獎季,焦點就還要另外花錢公關,這筆費用詹姆士希望李秋棠可以讓一點步。
李秋棠也好說話,退200萬,報1500萬。
詹姆士再還300萬,到1200萬。
李秋棠覺得300萬太多,只愿退100萬,報1400萬。
詹姆士當即拍板,1400萬美元買下《時間規劃局》歐美兩洲的發行版權,先付100萬定金,焦點拿到成片后,再付尾款。
前后談判時間3天。
四家出品方對于這樣的成交價很滿意,1400萬美元,合9000多萬,電影還沒上映就收回這么多錢,這9000多萬不跟院線分賬,交完稅費后,四家出品方可以直接分這筆錢。
但《時間規劃局》的最大兩家出品方中影和秋天,都要求知道版權具體金額的人保密。
電影還未上映就收回9000萬投資,這是個好消息,但這消息現在傳出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軍心。
這消息傳進投資人耳朵里,他們就敢在電影上映前吵著先分錢。
李秋棠不希望這種不好的現象發生在自己劇組。
版權售出后,李秋棠壓力更大,他在談判完成后的第二天就飛去了韓國,說特效沒做完他就不回來。
版權賣出好價,但工期很趕。
中影和秋天決定臨時增加后期投入,但此舉遭到光鮮和橙天的反對。
他們不是不同意增加投入趕工期,而是反對中影和秋天私吞這部分。
好家伙,你倆合計完就說增加后期投入,到時候簽個補充協議,我們兩家利益受損。
反正已經收回9000多萬了,光鮮和橙天也都愿意多投一點。
后期增加投入,四家平分,誰也不能占便宜。
最后在李秋棠抵達韓國的第三天,一筆520萬美元的匯款打入劇組公賬,這筆錢用于后期制作。
就連焦點都派了兩個老外來韓國監督特效,也很正常,人家花錢了,來看看怎么了?
做特效是一件無從取巧的事,制片方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給特效工程師們充足的時間,和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