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藝去年的成績有好的一面,《非誠勿擾2》和《大地震》都賺錢了。
但也有虧損的項目,《新少林寺》《諜海風云》和《全城熱戀》全部虧損,《通天帝國》票房虧損,但版權收益頗豐。
華藝看似繁花著錦,但不難看出,自李秋棠離開后,華藝還是走回了老路,重新依賴馮曉剛的發揮。
再加上這兩年華藝第二大財源藝人經紀業務受損——周訊、黃小明、李兵兵相繼出走。
所以華藝急需另覓賽道。能出海進軍好萊塢自是更好,但華藝明顯沒這方面的能力,不能出海,和好萊塢做合拍片就是一個很折衷的辦法。
《諜海風云》就是一部中美合拍片,中方這邊的陣容是周閏發+鞏麗,不可謂不豪華,但票房還是失敗了。
一部電影的失敗,并沒有讓華藝懷疑中美合拍,反而更加熱衷了。
他們需要秋天影業這部合拍片。
2億美元成本的超級大片,華藝要的就是大片,不是大片怎么炒噱頭講故事?
你做個合拍片投資2000萬美元,哪個投資人愿意聽你講?
這就是中外所有電影公司都要做高成本大片的原因,高成本大片可以形成公司護城河。
一兩千萬成本的電影,很多公司都可以做,但一兩億成本的電影,全國有幾家公司能操盤?再往上兩三億的成本呢?
伯納和光線等公司的想法大抵也是這樣,不過他們多了一層股票市場的考慮。
伯納去年登陸納斯達克,虧的于老板腦袋都是懵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當時難過了好幾天。”
伯納需要一部超級大片來提振股票市場信心。
光鮮確定今年登陸創業板,具體時間還未透露,王常田也需要一部超級大片來為他們添最后一把火。
秋天的把戲說白了就是二道販子,把自己手里的份額加價賣出去。
但有時候做生意就是這么簡單,難的是怎么從傳奇手里拿到這些份額。
秋天拿到了,秋天就能賺這個錢。
樂視也想分《環太平洋》,而且直接來云中找李秋棠談。
賈老板沒來,來的是他們的集團副總,劉宏。
李秋棠和這位劉總一起去云中城里吃飯,劇組在農村拍戲,李秋棠總不能請人家吃老鄉家的大鍋飯吧。
劉宏說自己可以全權代表整個樂視影業,李秋棠報多少錢他都可以當場拍板,不用上報集團。
誠意給的很足。
樂視的錢當然也是錢,李秋棠從來沒說秋天不和樂視合作,但生意不是這么談的。
項目拍板權在李秋棠手里,但談判是曹萍他們在做,甚至以后張釗加盟秋天,這個項目會移交給他做,像劉宏這樣越過直接負責團隊找大老板談的,李秋棠有些不喜。
源頭廠家不跟采銷談,直接找東哥談合適嗎?!
《環太平洋》這個合拍項目能很好的鍛煉公司團隊,這也是李秋棠的目的之一。
這個道理劉宏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們互聯網公司好像覺得自己最牛x,別人再厲害都得按照他們的規矩來。
劉宏并沒有不尊重李秋棠,他知道李秋棠在圈內的地位和份量,但他言語中好像對秋天這種傳統影視公司的經營模式有些看不上。
覺得傳統模式不靈活。
結果就是李秋棠敷衍劉宏,說自己正在拍戲,沒時間沒精力談新片子,要他去找公司專門負責這個件事的團隊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