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里有人評論:“這個村晚,還挺有意思的,別出心裁。最重要的是,沒有那些說教。”
“可惜少了相聲和小品。”
“畢竟是村晚,人才有限,要求不能太高。”
“我去,響哥兒終于出場了,這是要打鼓嗎?”
只見,李響在萬眾矚目中,將他那個可以站人,不,躺人的大紅牛皮戰鼓搬了上來,其實他一個人也能搬,但是雷家明非要來幫忙,就兩個人一起抬了。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感謝父老鄉親,感謝直播間的在線粉絲們,感謝大家的捧場和禮物。下面,我將帶給大家一曲我精心準備的《秦王破陣樂》!”
李響說完,微微鞠躬,隨后拿起紅椆木大鼓槌,稍微醞釀了一下情緒,就目光堅毅,“咚咚咚~”地敲了起來。
《秦王破陣樂》里的“秦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秦”是其登基前的封號,并非是始皇帝。這是一種武舞(與文舞相對)類,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是大唐鼎盛時期的象征,氣勢不凡。
李世民是天可汗,萬國來朝,據說這支樂曲奏響時,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撼天動地,連許多外國賓客都手舞足蹈,激動不已。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李響一邊擊鼓,一邊高聲吟唱,與此同時,雷家明、雷曉慧以及雷家溝的幾個年輕人就在后邊或旁邊,表演拳腳功夫或短兵器對打,進行伴舞。
主要是舞臺不夠大,這么多人上來,長兵器有點兒施展不開。
不止于此,此刻,聯合樂隊的幾個老家伙們也操弄絲竹管弦,開始伴奏。因為光是鼓點的話,略顯單調。
而真正的秦王破陣樂,也是有大唐宮廷樂隊伴奏的。
恍惚間,大家仿佛看見了大唐盛世,繁花似錦。
這支曲子,也傳到了亞洲各國,比如武則天時期,有一名叫粟田正人的倭國遣唐使,就將《秦王破陣樂》帶到了日本。至今,日本仍保留有九種不同樂器版本的《秦王破陣樂》遺譜。
小日子的許多傳統音樂之所以比現在的東方大國厲害,而且一聽就是中國風,是因為他們搜集或掠奪了很多珍貴的樂譜,而東方大國經歷百年動亂,反而傳承的不多。
最為典型的就是《故宮》三部曲,故宮追憶、故宮容顏和故宮溯源,是小本子nhk電視臺紀錄片《故宮》的配樂,講的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輝煌。
值得一提的是,小本子比棒子國稍微“講究”那么一點點,如果換了棒子國,可能就直接改成“青瓦臺”三部曲或者“景福宮”三部曲了。
李響的《秦王破陣樂》帶給大家的沖擊很大,直播間不停刷禮物,比之前任何人的表演收到的禮物都要多。
有不懂的老人就打聽,這能賺多少錢?
有知道的年輕人就一解釋,什么什么禮物多少錢,什么什么禮物多少錢,把大家驚呆,紛紛羨慕。
然后老人們就感嘆,難怪那些小姑娘們都一窩蜂地圍著李響轉,一來是有錢,二來是長得好。
至于渣不渣,誰也沒見過。但看這樣子,想不渣都不行了。
一些男的就羨慕,要是自己是李響,渣就渣唄,那不得天天換女友。可恨不是自己。
李響擊完,微微鞠躬,隨后拿過話筒,直接報幕:“下面請欣賞來自趙家坪的茶藝師趙雪晴給大家帶來的一場賞心悅目的非遺功夫茶表演。”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另外,透露一下,剛才的擊鼓不是我的唯一節目,稍后還有,請大家不要離開哦。”
因為他視力好,瞥見大屏幕上有人在說:“響哥兒已經出場了,應該可以撤了。”
有很多人就是專門沖著李響來的,李響表演完,其他的她們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