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李響都開車帶著三個妹子前往各個茶廠進行實地考察,挑選合適的供應商,簽訂一些合同。視頻素材也收集了好多。
光是這幾天花出去的采購金額就達到了七八百萬元,后續還會有大量的訂單。
茶葉將是李響今后幾年的主要業務之一,實在是利潤太大了,這還是在他有價格優勢,給粉絲們謀福利的情況下。
像某小罐茶,品質根本無法跟他這個相比,但是賣得賊貴,一小罐茶葉僅4克,10罐裝就能賣500元,20罐裝要賣到1000元,相當于一斤六千多!
對方宣傳的8位大師手工炒茶,后來有網友根據其產量計算,每人365天全年不休,平均每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而頂級的茶娘,純手工炒制,一天能干四五十斤鮮葉就了不起了。
像西湖龍井,工序復雜,要求嚴苛,一天十幾斤鮮葉,出個四五斤干茶就相當不錯了。
而最搞笑的是,那8位大師還都是企業高管。
因此,難免被消費者們質疑。
后來,那家公司迫于無奈進行了道歉,然后將“做”,改成了“作”,說是“此作非彼做”。
但又怎么樣呢,人家錢早就賺得盆滿缽滿了。
李響賣得多便宜啊,頂級的高山頭茶,才1200元一斤。
李響奶奶也在淺山坡的位置摘了一點野生綠茶,不多,忙活了幾天,也就得了五斤多鮮葉。
當然,不是一天到晚都弄這個,而是吃完午飯,天氣好,就出去摘一點,很早就回來了,然后自己用鐵鍋炒的,最后收獲一斤二兩左右干茶葉。
這種早春的綠茶,通常也就是四五斤青葉出一斤干茶。
沒有專門的器具,炒茶的技藝也是自學的,所以炒出來的茶葉賣相不怎么樣,但是李響泡了一杯,滋味著實不錯。但由于產地因素,品質比那個茶廠的高山茶還是差了許多。
李響讓她以后不要去了,太危險,萬一摔了,或扭到腳了,得不償失。自己孫子都大量進貨開始做茶葉生意了,還在乎那一斤兩斤的野茶?
采茶葉其實是非常費功夫的,如果沒有摘過茶葉的新手,第一次上山,累個半死,也許就得兩三斤鮮葉,搞不好還把腳給扭了,腰給閃了,慘一點的直接滾到山下去了。
而熟練采茶工,摘這種早春的綠茶或紅茶的話,采摘量其實也不大,一般也就一天摘個5-10斤鮮葉,但如果是普洱茶,那量就大多了,一天差不多能干到三五十公斤。
這是因為好的綠茶和紅茶,都是一芽一葉,少數一芽兩葉,比較小而嫩,而普洱茶是兩三葉,且葉片較大,外形較粗糙。
普洱茶講究一個耐泡,越陳越香,而綠茶通常著重新鮮度,分“明前”、“明后”、“雨后”,主摘嫩芽嫩尖,講究口感清新甘爽,泡個一兩次就食之無味了。
紅茶與綠茶又略有區別,雖然也分明前雨后,但紅茶的制作工藝與綠茶不一樣,包括萎凋、揉捻、發酵等多個環節,好的工藝可以彌補明前雨后的差距,具體還是看個人喜好。
紅茶在以前只分新茶、老茶,或者春茶、夏茶、秋茶之類,只是后來太卷了,才搞出了更多的花樣。
至于那些直接用采茶機,“嗚嗚嗚~”,一割一大片的那種,是用來做茶葉提取物、茶飲料、袋泡茶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