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
人造的?!
此時此刻。
看著雙手環在胸前、隨意靠著墻面的槿,顧維的心中簡直充滿了臥槽。
媽耶
這種可以完成恒星系乃至星系穿越的中樞,居然是人造的?
要知道。
一款工具想要能在現實應用,除了數學邏輯合理之外,物理方面的各種參數同樣不可忽略。
譬如之前提到的阿庫別瑞度規。
它的原理沒有違反任何已知的物理規律,但現實中制造曲速泡所需的電磁場人類壓根鼓搗不出來,或者說就算制造出來了也沒有足夠的能源去驅動它。
而眼前這種跨星系的中樞居然是人造的很明顯,這里頭一定又存在著某種顧維無法想象的新物理。
隨后槿看了眼顧維,對他說道:“躍遷點的概念說復雜也復雜,但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你在地球上見過類似這種的建筑沒有?”
槿說著手指在面前一劃,一道【∧】型的圓錐建筑便出現在了顧維面前。
顧維立刻點了點頭。
雖然顧維沒接觸過一模一樣的原品,但類似風格的建筑他可沒少見——華夏的古塔就差不多長這樣。
當然了。
槿圖示里的建筑頂端比大多數古塔要更尖銳一些,硬要舉例的話,更類似zj省的保俶塔。
頭頂尖尖的.jpg。
只見槿在【∧】的底端兩側標注了a和b兩個字母,問道:“那么顧維,正常情況下從塔底座的a點到b點,怎么樣線路最短?”
“線路最短?”顧維眨了眨眼,這可以算是小學生級別的問題了:“平面上的話兩點連線,如果是曲面就是測地線唄。”
“很好,”隨后槿又捏著建筑兩側,將a和b點貼合在了一起:“如果地面可以像智障一樣彎曲對折,那么兩點則可以無限接近,這也就是你之前提到的蟲洞。”
顧維嗯了一聲。
蟲洞確實可以理解成把一張紙上的兩點對折在一起,不過這種方案的可行性已經被槿否決了——至少常規情景下蟲洞不合適。
她舉這例子的目的,應該是為后續內容做鋪墊。
接著槿忽然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顧維從未考慮過的情境:“那如果我不走地面,而是從更高的樓層通行呢?”
“更高的樓層?”顧維立刻皺起了眉頭:“那不是更麻煩嗎?”
槿的意思大致就是從a點走樓梯抵達二樓,橫穿二樓后從另一側的樓梯走下來抵達b點,軌跡上差不多就是一個去掉下底的梯形。
這種做法走過的路面是少了,但要踩的樓梯卻會更多,既不省時又不省力。
但很快。
槿便說出了一句讓顧維徹底陷入沉默的話:“那要是有種力量可以托舉著你.一瞬間從地面跳躍到二層,又能在二樓的另一面瞬間回到b點呢?”
接著她意味深長的看了顧維一眼,繼續補充著問題:“如果抵達的是三層、四層、或者更高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