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差點忘了,你小子還沒去過那兒呢,”凱伊聞言指了指主控臺上的星圖,解釋道:“藍橋星系在星海中都挺有名的,是個垃圾星系。”
顧維臉上的冒號更多了:“???”
這斗篷人咋好端端的就罵起人了呢?
“別誤會,顧維,”好在栗子看出了顧維的疑惑,補充解釋道:“大個子說的垃圾星系可不是罵人——它是個字面意義上的垃圾星系,具體信息你可以上星海互聯搜搜看,總的來說算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顧維:“.”
隨后他拿起船員手環,輸入藍橋星系搜索了起來。
過了片刻。
一頁搜索結果浮現在了顧維面前,他隨意點開第一頁看了起來:“藍橋星系.”
幾分鐘后。
顧維若有所思的關閉了頁面。
原來是這么回事
正如凱伊所言,藍橋星系是個知名的垃圾星系——字面意義上的垃圾。
藍橋星系從大尺度上看整體呈現類似【ζ】的形狀,短軸跨度8.7萬光年,長軸跨度46.9萬光年。
整個藍橋星系的體積,大概是銀河系的5.213倍。
這種規模的星系在同級別概念中算是中等偏上,不過藍橋星系最特殊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大小,而是在于
它是一處知名的垃圾站。
沒錯。
偌大的藍橋星系,被星海文明改造成了一個超級超級巨大的廢品回收中心。
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天文數字般的廢棄物品被送入藍橋星系之中。
藍橋星系內存在著大量無生命行星,這些行星主要來自各類因故需要搬遷的地帶,在引力作用下,送入藍橋星系內的廢棄物品有相當部分被這些行星捕獲。
與此同時。
藍橋星系最外圍還有一圈龐大的暗物質環,內部則是由大量氣體和星際介質組成的氣體盤,在氣體和塵埃云的角動量作用下,整個星系時刻都在以左旋的形態緩緩旋轉。
于是在更大的尺度下,藍橋星系便存在著一個動態循環:
垃圾被送入星系→垃圾無規律飄蕩→被行星捕獲→行星隨著星系左旋向內收縮→一批行星收縮的同時另一批行星和垃圾又填補了進來
至于行星收縮的盡頭是什么,互聯平臺上就沒有過多解釋了——從邏輯上看很像是黑洞,但如果只是黑洞的話,似乎又沒必要藏著掖著。
而藍橋星系除了是個廢品回收站之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
只要你支付一定費用,就可以獲得短暫的通行權,有資格進藍橋星系里去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