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百個船次就會發生3.5次事故?
這比例也太高了吧?
接著他摸了摸下巴,順著咩咩的解釋有了些思路:“咩咩,按你這說法.核心區應該就是四顆中子星的位置?那迷徑帶內的文明呢?它們又分布在哪兒?”
“嗯,差不多吧,”咩咩聞言點點頭,指著地圖最中心的亮點說道:
“核心區就是四體脈沖星陣列.也就是四顆中子星所在的區域,四顆中子星平均直徑12公里,每秒會進行1200次軌道共振頻率。”
“核心區的實際半徑范圍只有三百萬公里,是四片區域內最小的一個,不過它的輻射范圍卻覆蓋了整個奧羅拉迷徑帶,并且占迷徑帶總質量比超過了43%。”
“至于迷徑帶內的文明么.他們大多數都分布在迷徑內層,目前已經統計的四階文明數量為一,三階十一個,一二階加起來一百八十五個。”
顧維默然。
一個堪比銀河系的區域,文明加起來只有兩百個不到
要知道。
奧羅拉迷徑帶和顧維穿以前的地球可不一樣。
它終究是屬于星海文明已知域版圖中的一部分,多多少少都和高級文明有些交流往來,技術乃至人口都有互通。
譬如喬科文。
他就是靠著一艘迷途飛船留下的通訊手環考上的星海學院,從而一步一步走出了奧羅拉迷徑帶。
但就在這種情況下。
奧羅拉迷徑帶內的文明總數至今也不過區區一百九十七個,四階文明更是只有區區一個
由此可見奧羅拉迷徑帶在星海中到底有多不受待見或者說自身環境有多復雜了。
“對了,咩咩,”看著面前的地圖,顧維忽然想到了什么:“既然墓碑帶的半徑有四萬光年還沒躍遷點.咱們得怎么穿過這玩意兒去到迷徑內層?”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
撲棱撲棱號在深空中最大航速能達到光速的27%,前段時間從板子那兒賒來了一些部件后提高到了35%。
但就算這個速度全速航行,穿越墓碑帶也最少要小十萬年呢,總不能吟詩撐著吧?
孰料咩咩卻有些古怪的瞥了他一眼,一臉圖樣圖森破的表情:“不是.誰告訴你墓碑帶里沒躍遷點了?”
“???”
顧維臉上冒出一個問號:“這不你說的飛船只能在帷幕區做補給么?況且要是有躍遷點,咱們直接傳到迷徑內層不就行了?”
“哦,你說這事兒啊,”咩咩哦了一聲,解釋道:“說白了也挺簡單的,無外乎成本問題唄。”
“躍遷點這玩意兒其實和公路有點類似,高速公路與鄉村小道無論是車流量還是建造成本都天差地別,直接設立外界→迷徑內層的躍遷點,就相當于搞了個大城市直達小村子的高速,需要消耗的極化裂隙能可不少。”
“但如果只把【大道】通到帷幕區,再在前方一點的墓碑帶設立一個更小的‘次級公路’,那建造和養護成本可就小多了。”
“原來如此.”
顧維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可這樣一來,那迷徑帶內的文明想要出來豈不是更危險了?”
如果按照咩咩所說。
這種拆分式的組合在成本上或許能降低一大截,但對于迷徑帶內的文明而言卻不是什么好事兒。
他們在抵達墓碑帶的躍遷點后,還要常規航行很長時間才能抵達帷幕區,期間的風險對于低級文明來說無疑高到可怕——這個‘中轉過程’可是連撲棱撲棱號都要正視幾分來著。
“嗯,是很危險,”咩咩聞言小手一攤:“但沒辦法,你總不能讓那些財團為了發善心就去多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