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慮空中劇烈解體的話。
它落在地球上至少能形成數百公里的隕石坑,沖擊波直接將半徑幾千公里的內的所有建筑瞬間夷為平地,同時拋射物再入大氣層引發全球性火災,地表溫度短時甚至可能突破上千度。
它的實際威力應該接近白堊紀末的大滅絕事件,也就是5.5億顆廣島原子彈的量級。
當然了。
作為一名嚴謹型學者,顧維對于后者其實是存疑的。
理由很簡單。
畢竟他沒親眼見過廣島原子彈的爆炸,所以建議再來一次,最好當量再大一點的那種。
而這種足以引發地球毀滅的沖擊,居然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護盾化解了。
不遠處的主控臺上,代表自發退相干場的總功率甚至都沒跳動一下。
這場景讓顧維想到了自己穿越前看過的某段視頻,某臺風登陸魔都時外灘空無一人,一位體重兩百多斤的記者在風雨中閑庭信步,狂風吹不動他分毫
同時在接下來的時間里。
顧維一次又一次目睹了類似的畫面:
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朝撲棱撲棱號撞來,被飛船的防御系統盡數摧毀成渣。
當然了。
也有少部分比較特殊的物體能夠穿過護盾,在飛船外殼上燒灼出幾道焦痕,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真正讓飛船產生些許危機感的還是一些更微觀的物理現象。
比如說顧維就見到過一團凝膠狀的暗紅色物質,它能直接穿過護盾,像活物般附著在船體表面。
附著期間先是將接觸區的溫度拉升到了四億多度,又在萬分之一秒內驟降至零下200,瞬間突破了船體涂層,同時物質內部攜帶著的某種特性還將船體的金屬原子從有序排列坍縮了成混亂的非晶態。
如果不是槿第一時間就做出了應對方案。
撲棱撲棱號倒是不至于出現船毀人亡的慘劇,但顧維估摸著就得找槿打補丁了——那個位置就在他的屁股正下方
但凡槿的反應慢上一秒,情況差不多就得是這樣:
大——木——or2←槿(手術室)
后來顧維才知道,這玩意兒叫做無序雜團,能夠釋放出一種高頻交變磁場,必須要特定的手段才能將它清除干凈。
就這樣。
在各種物體的席卷之中,撲棱撲棱號有驚無險的在墓碑帶中航行到了目標躍遷點。
一陣熟悉的閃爍過后。
飛船外部的星空忽然一靜,航速重新降至了低點。
與此同時。
一顆星球悄然出現在了顧維視野之中。
注:
很多同學一直在問讀者群,唔,在考慮要不要建個七號燒魚館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