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為標志,莫爾德的文明史長度一萬兩千四百余年,八千兩百年前踏入標準的一階文明,七千六百年前晉升為二階,二十四年前晉升三階。”
坐在后排的顧維聞言,抬頭看了眼這姑娘。
一萬兩千多年的文明
這個長度已經比他穿越之前的地球文明還要長了——畢竟這個時間是以文字為節點計算的。
哪怕是地球上最早的楔形文字,距離現在也都才五千多年呢。
此外莫爾德踏入一階和二階文明的時間點也很耐人尋味。
所謂一階文明直白點說就是封建文明,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成古代的王朝或者抗風險能力強點兒的部落。
二階文明則是認識到了原子結構的文明,踏入這個層次差不多要地球1900年前后才行。
莫爾德在八千多年前就踏入了一階文明,花了六百年踏入二階。
但在進入二階之后,卻在這個區間困了足足七千多年,連恒星系都無法走出去
是莫爾德人愚笨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他們只花了六百年便從一階踏入二階,無論其中有多少偶然,這個效率都堪稱驚人。
那是二階到三階的門檻太高?
這顯然也不至于。
理論上來說一個文明想從二階發展到三階入門,在不發生世界大戰的情況下八百年足矣。
導致莫爾德人卡在二階如此之久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奧羅拉迷徑帶產生的限制。
四顆中子星組成的列陣就像是一個口字,將莫爾德這個‘人’牢牢的限制在了其中,成為了囚。
有個例子可以很清晰的體現這一點。
地球上現如今距離太陽最近的設備是海對面在2018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離太陽最近可以達到六百萬公里出頭,也是除了曹操之外人造物體最快移動速度的保持者。
按照地球晉升二階文明也就是1911年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模型的時間來看,時間間隔差不多是百年出頭。
而莫爾德星人對主序星取得類似突破的時間,則是兩千年前,也就是晉升二階的六千年后。
沒辦法。
普通飛行器剛離開莫爾德星軌道沒多久,就會被四顆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漣漪絞殺成碎片。
肉眼可見的比鄰星球在莫爾德面前,卻可望而不可及。
即便是喬科文付出了昂貴代價協助文明晉升三階,又通過種種手段將小型躍遷點之一的出口設立在莫爾德星球附近。
但對于整個文明而言。
想要走出這片天地依舊難如登天
“.”
隨后希娜頓了頓,看了眼地平線上越來越近的某棟建筑,繼續說道:“目前莫爾德星一共有二十一億人口,平均壽命29.8聯盟年,也是奧羅拉迷徑帶內十一個三階文明之一。”
“現如今整顆星球采用的是聯邦制,星球層面最高領導人為聯邦議長、憲律大法官以及衛戍總長,分別領導政府、法律以及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