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關于具體的方案討論,大部分時候不需要陳晨參與,只是在積累了疑點的話,再去找陳晨給解釋說明。
有時候比較敏感的問題,會讓陳晨直接到現場,給陳晨一個躺椅躺著,聽著他們討論,有需要她回答的就開口說幾句,不然就閉目養神。
一個星期的討論下來,陳晨在這些科學家眼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形象也越來越高大。
陳晨雖然不是社會學家,但是他上輩子的時候,是生活在人工智能已經普及的時代,對于人工智能和人類之間的關系,是已經完全習慣和熟悉了的。
而地球人,還在探索階段。
就像現在一個普通的初中生,都知道地球是圓的,是繞著太陽旋轉的,月球上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和吳剛。
但是古代再博學的學者,也都不知道這些知識。
所以在他們討論遇到死胡同的時候,陳晨都能一語中的的解除他們的疑問。
這幫國內最頂級的學者,對于陳晨態度,很快就從開始的疑惑,到現在的崇敬,甚至是奉為天人。
他們說回去之后,要提請給陳晨國家科學院院士待遇和稱號。
不過陳晨并不把這個放在心上。
每天晚上,陳晨都在酒店的頂層休息。
這個酒店的頂層,有三分之一的部分,是陳家保留的空間,按照住家的風格裝修的。
這部分房間,與整個酒店的其他地方都不相通,有專門的電梯直達,是陳家自己人,或者真正的親戚,過來度假區游玩的時候,住的地方。
所以里面的裝修花設施,是不比家里差的,只是是不同的風格。
家里的房子,更加貼近自然一點,而這邊的酒店,就是純粹的都市風格。
陳晨住起來也沒有什么不習慣的,主要是姐姐和天天還都在,自己做什么都有人照料。
一個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各個方面的討論都基本結束了。
代表們形成了一份份的意見總結說明,要回去給自己的部門再次討論,然后讓高層領導最終決定。
而陳建生帶著兩個女兒,和吳老、林偉強告別,乘坐來時的車隊回家。
和來的時候一樣,一家三口分別乘坐三輛車,而且分散在車隊不同的位置,端木天天陪著陳晨。
從度假村到陳家,需要經過城區。
進入城區主干道的時候,經過一個紅綠燈,正好是紅燈,車隊陸續停下。
陳晨側著腦袋,隔著窗戶往外看,只見旁邊的一輛車的車門打開了。
然后一個帶著墨鏡的男人,拿著一個造型鐵鍋一樣的架子,按在了陳晨車窗上。
陳晨愣了一下,還沒有反應過來怎么回事,身體就被端木天天抱住拖到了身后。
與此同時,“嘭嘭嘭”一連串的響聲,陳晨的車窗上的,特別定制的,足夠防御一般步槍子彈的玻璃被整個炸開了。
男子扔掉架子,伸手就要來抓陳晨。
端木天天馬上用身體護著陳晨,側身一腳往外踢過去。
而在端木天天的腳沒有和男子的身體接觸的時候,就聽到噗的一聲輕響,不知道哪兒來的子彈,直接命中了男子的腦袋。
步槍子彈命中人的腦袋的話,足夠把半個頭部打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