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發下來之后,大家都在拼命的看聽力的題目。
而陳晨則直接跳過了聽力部分題目,直接看后面的題目。
然后,和之前一樣,動用映像水晶,進行信息獲取和二次分析,得到一整套最簡略的答案。
開考鈴聲響起之后,所有的考生,都在一瞬間拿起了筆,然后一臉嚴肅的低著頭,一邊盯著卷子上的題目,一邊豎起了耳朵等著聽力提示。
只有陳晨,在分析完了筆試題目的答案之后,就開始閉目養神。
就算是等到聽力題目開始播放了,陳晨也完全沒有動彈。
沒有睜開眼睛,沒有看試卷,甚至沒有拿起筆。
因為陳晨根本不需要去聽題目的內容,答案會由映像水晶直接提取出來,顯示在視野中,陳晨到時候直接把答案涂抹到答題卡上就行了。
不是說陳晨一定要借助映像水晶,才能解答這些題目。
以陳晨現在本身的知識能力,就算是自己考試,也絕對能拿到接近滿分的分數。
陳晨現在看都懶得看這些題目,真正原因是不想接受太多的垃圾信息。
地球這些低級文明,他們古老的、活化石一樣的信息和知識,對于自己而言,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就算是記住,都嫌浪費腦細胞。
雖然在東華傳統中,有句廣為流傳的俗話:藝多不壓身。
意思是說:學再多的東西,身體也不會感覺到負擔。用這樣的理由,來教育大眾,多學習一些東西,總是沒有錯的。
在地球的科技水平下,這樣的經驗可以說是真理。
但是,就像牛頓的物理學三定律,也是經典物理學范疇,才屬于真理。
到了量子物理范疇,就不完全準確了。
而陳晨的上一世,對于記憶和靈魂的認知,已經到遠超地球人的另一個境界。
在陳晨的認知中,人類的大腦,是真的會裝滿的。
打個比方,如果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容量1024tb的硬盤。(1tb=1024gb)
而人類學習知識,并且記住這些知識的速度,是0.5m帶寬的撥號上網,這樣的帶寬,下載速度跑滿也只有64kb每秒。
然后,按照人的一生是100年計算,如果每天24小時一刻不停的下載,并且速度始終保持滿速。
這樣持續100年,直到人死的時候,也只能下載188tb的數據。
188tb的數據,對于1024tb的容量,還不到五分之一。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對于人類而言,不可能感覺自己的腦容量會不夠用的。
但是如果,下一次的信息爆炸的時候,人類有了直接往自己大腦中輸入信息的方式。
這樣等于是寬帶忽然大提速,當這個速度達到100m的時候,3年就能把這1024tb的容量用完。
如果速度提升到1gb,那么3個月就會把容量填滿。
實際上,陳晨的上一世,這樣的技術已經出現了。
對比之前的比方,當時的速度,幾乎已經逼近了200m的速度。
如果不控制信息攝入,肆意的獲取各種垃圾信息,最多不超過十年,大腦的容量就會用完。
而且更加關鍵的是,過多的垃圾信息,不但會影響大腦的運行速度,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的思維邏輯判斷的。
在大腦的使用率超過20%之后,人類就能大致的感覺到,自己大腦的容量上限是多少了。
使用率超過50%的時候,人的思維活動就會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