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量產,少則兩年,多則三年,三年內,超過自己十幾年的積累,這在華為看來,是基本不可能的。
華為2004年就已經成立了芯片事業部,2009年,終于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機處理器。
到2012年的k3v2,在單純的理論性能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但是一直到2017年的麒麟960,才在整體水平上,基本追平業界第一的高通。
星辰科技用三年,完成華為十三年的積累,不可謂不囂張。
而且,陳晨的意思是說,讓華為放棄自己的處理器,來用星辰科技的處理器。
相比別人家的處理器,哪怕是落后一代,華為也會用自己的處理器。
除非對方性能全面碾壓自己,而且成本還遠低于自己的處理器的時候,才會考慮用對方的。
陳晨這樣的說法,顯示了星辰科技巨大的野心。
如果是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拿出這樣的目標的話,都會被當作異想天開。
但是星辰2001這樣說,卻讓人不得不認真思考,他們會不會能真的做到。
畢竟,安卓和蘋果,都被碾壓了,剛剛微軟也被碾壓了,星辰科技說三年后,碾壓自己……
說實話,這讓華為猛地一陣心虛。
但是仔細想想,這未必不是好事,前提是,如果自己參與這個項目的投資的話。
因為那樣的話,這個碾壓全部同行的產品,就可以算是自己的產品了。
所以這時候,華為的總裁哈哈一笑:
“既然如此,那我就期待星辰科技,在移動端處理器方面的表現了。”
陳晨微微一笑:“這將不需要太長時間。”
陳晨的意思是,自己馬上就會設計處理器和基帶,然后交給intel去代工,華為很快就會看到自己的產品的。
但是華為顯然不可能想得到這些,只是笑呵呵的答應一聲,然后問出了最后一個問題:
“現在,我還有最后一個問題。星辰智能助理,和星辰智能系統,能不能授權給我們使用?”
華為的話音剛落,不只是其他幾個手機廠商的代表,而是幾乎所有的代表,都同時把目光集中在了陳晨身上。
這才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先不管這個晶圓工廠能不能賺錢。
但是,如果投資了這個公司,就能拿到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統的使用授權,那絕對值了。
人工智能助理,和智能系統,則是肯定能賺錢,而且能賺大錢,飛快的賺大錢的項目。
如果這兩個項目只能綁定一起做的話,那他們基本上就會選擇投資了。
陳晨自然明白這些人的心態,自己并不會吝嗇于將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統,授權給其他企業使用。
之前之所以壟斷,不對外開放,第一,是為了讓星辰科技自己的手機,借助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統,迅速獲得市場地位。第二是因為政府的穩妥考慮,不會一下子放開管控。
現在星辰科技的手機,已經站穩腳跟了,已經超過了所有的手機品牌的知名度和銷量了。
現在已經可以把這些東西,開放給其他公司,來收獲行業的地位和話語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