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星辰的猜測,晨晨沒有回答,是因為,自己這個目標并不明確。
因為在地球當前的政治格局下,即便是自己想要去做,有很多東西也是無法完成的。
在一個沒有統一政府的星球上,如何進行下一階段的文明推進,陳晨沒有想過的經驗。
所以暫時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陳晨和星辰商議決定之后,星辰用了大約3個小時的時間,把處理器和基帶等其他功能模塊,全部整合完成,并且進行了多次模擬測試,確保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然后把所有資料,還有一整套的5g通訊標準文件,一起發給了陳建生,讓他找時間,把處理器交給intel生產,然后拿著5g通訊標準,去準備參加今年的通信行業大會。
一般來說,一家芯片代工廠,從客戶那里獲得一個芯片生產訂單開始算起.
需要在60天內為該客戶生產完所有硅片,這些硅片經過封裝和測試等環節后,大約又需耗時一個月。
也就是說,從開工到出廠,至少需要8090天。
時間是有些長,主要是因為,目前所用的,成熟的光刻機193i,已經用了很多年了,本身精度非常低,要用來生產14nm的芯片,需要就過多重復雜的技術增加精度。
傳統工藝,做到10nm,已經基本上是極限了,想要繼續下探,到7nm、5nm,就必須換新技術。
這個新技術,也就是intel、三星、臺積電,都在等著euv極紫外光刻技術。采用波長13.5nm的極紫外光為工作波長的投影光刻技術
因為更高的精度,可以大大減少工藝流程和復雜度。
所以如果euv光刻技術能夠成熟,并且投入量產,芯片的生產時間,將會大幅縮短,產品良率也會提高很多。
按照現在的預計,使用euv技術的工廠,最快可以做到20多天出廠,時間只有傳統光刻技術的四分之一。
但是目前evu技術并沒有成熟,仍然有多個關鍵問題沒有解決。
intel、三星、臺積電半導體三巨頭,投了巨額資金,給全球頂級的光刻機廠家asml,用來開發euv技術,以期維持半導體行業的持續發展。
euv技術是延續摩爾定律,讓7nm、5nm工藝,成功量產的希望。
而且,euv技術,也是東華國內半導體制作技術,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超越國際的難得機會。
在傳統工藝上,東華已經難以超過西方了,即便是超過,也馬上就要過時,只能用來生產低級芯片。
東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進行euv相關方面的研究。
2002年,研制出國內第一套euv極紫外光刻原理裝置。
2008年,在中科院的主導下,已經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到研究中,
2017年,euv極紫外光刻關鍵技術研究,已經到了最后攻關階段,即將進行項目驗收。
實際上,這個時候,單純的在euv的光刻機技術上,是東華和國際最近的一次,已經幾乎在同一代以內了。
而且關鍵是,但凡國內搞技術攻關,必然是要做一整套的技術。
包括生產過程中用的各種材料與設備,都會進行整體的技術攻關,因為不自己弄,其他的設備和工藝,沒有人會賣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