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個時候,一上午的時間基本上結束了,中午大家分頭去用餐,下午的討論,主要集中在,關于巡邏船建造的細節問題上。
到晚上的時候,所有的問題全都確定下來,高層直接下達命令,4艘巡邏船,與1艘太空采礦船,分成五個地方,同時開工。
第二天,四個巡邏船的種子,被專門的特種部隊,護送到了四個不同的地方。
要么是大型鋼鐵工業區附近,要么是貨運鐵路樞紐旁邊,要么是貨運碼頭外面。
這些地方,都是最方便運輸資源的地方。
根據陳晨的說明,這些戰艦的建造,不需要什么技術,只要資源供應不斷,就能一直自動建造。
前期還好,后期的話,每天需要的鋼鐵資源都是海量的,想要盡早完成,只能在最方便獲得鋼鐵原料的地方。
采礦船的種子,就被送到了東海城港口貨場旁邊的一處荒地上。
奉命前來的特殊工程隊,以最快的速度,在這兒建立了一個軍事隔離區。
周圍豎起了電網,派駐了崗哨和巡邏隊,禁止任何外人進入。
通過海上航線運來的鋼鐵,則被源源不斷的送往隔離區里面。
隨著時間流逝,金屬種子的體型越來越大,實體結構開始緩慢的出現。
第一個完整的功能結構,就是一組光學迷彩發生器,光學迷彩啟動之后,無論是近距離拍攝,還是衛星照片,都只能看到一片荒地,什么都沒有。
實際上,下面一個超級飛船,已經初顯崢嶸了。
而陳晨自己,則是將飛船的結構圖,以及自己號稱從核心中得到數據,一起拿出來,帶領著相關的工作人員一起研究,試圖從上面還原出一些可用的技術。
這是陳晨計劃的一部分,所以相關的科技,都是陳晨預定好的,自然也不會出現什么意外,各種外星黑科技,源源不斷的被發現出來。
當然,這些技術,都是經過陳晨和星辰的仔細篩選,最為適合目前的地球人的技術。
所以,每一樣技術的文檔做出來之后,一幫子科學家和高層,全都喜不自勝。
“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啊!有了它,再也不用擔心被某國卡脖子了!”
類似這樣的驚呼,每隔幾天就會發生一次。
而大學正式開始上課之后,陳晨幾乎沒有機會去過教室了。
大部分時間,都被拜托,被央求著,留在實驗室,帶著學者們一起研究。
因為,目前除了陳晨,其他人根本看不懂那些和地球截然不同的數據結構。
不過對于陳晨本人而言,這種工作也不累,自己要做的,僅僅是把自己提前做好的文檔,直接交給其他的科學家去復原。
自己拿出來一點點東西,就足夠這些人忙活大半天。
然后這段時間里面,自己可以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看動畫、玩游戲。
或者跟幾個學生一起玩,小日子過的還算滋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