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采礦船,是由100個金屬戰艦,分別作為不同的模塊,組合起來的。
但是這只是為了快速建成,方便轉移,而設計的一個臨時性的方案。
最終,這些金屬戰艦中,除了留下一個,作為采礦船的核心之外,其他的都要獨立出來,去建成不同功能的戰艦。
所以采礦船開始煉化鋼鐵之后,首先建造的東西,就是與這些金屬戰艦對應的功能模塊,建造好一個模塊,就替換下來一個金屬戰艦。
當初陳晨交給東華的那些巡邏船和采礦船,是把科技水平,限制在了比地球高一個階段的程度。
而眼前自己用的這艘,不但沒有限制,盡可能的使用了上一世最高新的技術。
同時還利用金屬種子的特性,加上映像水晶的模擬演算,進一步的提升了技術水平。
所以這艘船的采集煉化速度非常的快,陳晨看著全息顯示屏上面的數據,大約5分鐘,就能完成一個模塊。
也就是說,大約8個小時之后,整個采礦船本身的建造就將全部完成。
到時候,除了作為核心的一個金屬種子之外,其他的99個金屬戰艦,都將獲得自由。
然后,自己就可以開始建造“能量——物質”轉化實驗裝置了。
確認了工作進度之后,陳晨讓采礦船繼續工作,自己心念一動,直接來到了那個比地球大一圈的生態星球外圍。
這是這個空間內,最為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所以陳晨對他非常的感興趣。
這個星球的體積相當于地球的兩倍多一些,表面積接近地球的兩倍。
密度比地球略小,不過質量比地球略大,直徑也比地球大一些。
最終導致了一個非常巧合的結果,這個星球的表面重力,和地球基本相當。
回憶了這些信息之后,陳晨身體緩緩下降,開始觀察這個星期的生態圈。
這顆星球表面有80%的面積是水域,而剩余占表面積20%的陸地,也全是支離破碎的。
陸地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大約只有東華的三分之一,而且還不是一片寬闊的平原,而是一個狹長的山脈。
這些島嶼,分別集中在九個區域,形成了九個巨大的島嶼群。
因為星球表面有著比地球更加廣闊的海洋分布,導致了比地球上更加劇烈的洋流運動。
加上整體溫度比地球略高,導致了臺風和暴雨都更加的頻繁,威力也更加巨大。
災難性的狂風暴雨,幾乎無所不在,海洋也幾乎沒有平靜的時候,到處都是滔天的巨浪。
由于這樣的原因,這個星球雖然溫度只是比地球略高,陸地面積甚至比地球更大,而且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是就現在的氣候而言,并不是太適合人類居住。
想要在這里建設居民點,甚至于開創一個文明國家,氣候問題是首先需要解決的。
陳晨通過對于空間的整體感知得知,如果這個星球的海平面下降100米,這些支離破碎的陸地,基本就能連接起來了。
如果下降500米,將會形成面積頗為廣大的9塊大陸,如果下降1000米,其中5塊陸地將會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巨大的大陸。